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4章(1 / 1)

在这里讲仁义礼智信用处不大,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所以他贾文和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也不稀奇,生存环境在那里摆着,真要是个满口之乎者也的儒生他也活不安生。

说到这里,凉州的几个儒学世家能不间断的传承几百年还挺不容易。

马腾和韩遂废了王国之后各自领兵,大概俩人正值关系好的时候,平日里的相处很是交心,贾诩刚刚回到凉州时以为他们只是表面关系好,熟了之后才发现,这俩人是真的该机灵的时候不怎么机灵,该傻的时候傻到家。

还好马腾家的大儿子马超只继承了他爹的好相貌没继承他爹的脑子,小小年纪便锐气十足,虽说性子有些暴躁,行事也不怎么谨慎,但是在凉州这地界儿已经是难得的少年英才。

西凉不比中原,这地方不需要他有多高深的谋略,暴脾气又能打已经足以令手下信服,通晓谋略是锦上添花,不精通也没关系。

但是他的意思是不精通没关系,没说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没脑子。

贾诩在凉州待了几个月,感觉马腾和韩遂虽然有进兵中原的野心,但是每到关键时刻就开始犹豫,想打又不敢打,关键时刻的瞻前顾后最要命,怕是这辈子也别想打进关中。

西凉苦寒,中原朝廷自顾不暇,没法像以前一样往这边运送粮草和各种日常用到的东西,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加艰难,战乱停不下来,敢大老远往这儿跑的商人屈指可数,他们就算不攻打中原,也得想办法让凉州的百姓能吃饱肚子,不然凉州再乱起来,天知道还能去哪儿躲清闲。

贾诩心心念念的想找个清闲又自在的活儿,可他实在太倒霉,到什么地方都有各种意外发生,不得已只能继续开动脑筋琢磨局势。

有些真相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河东卫氏忽然动手占了整个关中的盐路,用便宜还干净的细盐一下子堵死了其他私盐贩子的路,卫氏在朝中也能说得上话,拿到贩卖官盐的资格并不算难。

如果只是这样或许还没什么,可问题是,拿了贩卖官盐资格又售卖同样便宜又干净的细盐的不只一家,从关中到冀州到兖州到徐州到豫州,从西到东几乎将大汉拦腰截断,说他们私底下没有交易傻子都不信。

凉州日子过的苦,既然两位将军都没有足以匹配他们野心的脑子,那就把要求放低一点,找个富裕心善的势力投靠,有事儿就听命出去打打仗,没事儿就靠对方养着,反正他们凉州兵强马壮,最不怕的就是打仗,他们只缺钱。

马腾和韩遂也不是非要争天下的人,他们俩要是对老大的名头看的比命还重,当年也不会推举王国当首领,名义上的老大最大的用处就是吸引朝廷火力,只要他们手下的兵还是他们的兵,推一匹马当老大他们都不介意。

俩人对学识渊博的贾诩贾文和很是信服,听到他说起冀州百姓每天都能吃饱穿暖还时不时有肉吃后更是心动,他们这些人不缺吃喝,但是凉州的百姓非常缺,如果凉州的百姓也能过上吃香的喝辣的的好日子,他们岂不是西凉的大功臣?

冀州的军队出战回城有百姓夹道相迎,他们西凉大军啥时候要是能被百姓迎着进城,就是战死在外面也值了。

镇西将军和征西将军两个名义上镇守西凉的将军一拍即合,立刻让贾诩着手安排,要不是贾文和说上赶着投靠容易被人轻视,以他们俩的性子,一封书信送过去就算完事儿了。

他们俩都是糙汉子,粗人两个,不懂怎么和人打交道,如果身边没有出谋划策的人,直接送上门投诚也就算了,现在有贾文和这个出身名门还愿意为他们操心的军师在,当然是军师说什么是什么。

两个人难得有耐性,等贾诩和河东卫氏搭上关系,又从卫氏那边弄来第一批好处后,那点儿耐性就消失不见了,他们两个自认为见过的好东西不少,原来对那些中原的世家大族来说根本就是笑话。

那么多好东西,他们是真的没见过。

尤其是这酒,烈酒烧喉,最适合他们这种沙场饮血的汉子喝。

就是东西太少,只给一坛算什么,不知道凉州有两个将军吗?

两个大老粗只能看到酒,贾诩想的就多了,要不是这酒放的地方不显眼,旁边还有许多别的东西,他都以为卫觊卫伯觎想要效仿齐景公二桃杀三士,以一坛酒来让凉州两位将军自相残杀。

马腾和韩遂都想要酒,但是酒只有一坛,凉州离河东路途遥远,一来一回要很多天,再派人去买也来不及,两个人谁都说服不了谁,打架也分不出胜负,最后只能将酒坛放在官署,互相约定只有两个人都在的时候才能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