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不幸的是,谢时穿越的时间不对,按这历史进程,得再等个两百多年,来自遥远美洲的三位“番客”才会被引进国门,渐渐在古华国广泛种植,届时便是人口暴涨之际。
进了屋子,地暖正烧着,温暖如春,谢时脱了身上的披风,没有真的煮酒,而是命人烧了一壶团茶,两人围着烧得正旺的红泥小火炉就坐,窗外飘雪漫天,颇有几分雅趣。
岑羽深知谢探微酒量不行,也没有嫌弃,喝了一杯热茶,便开门见山道:“口红和眼影这些新鲜玩意儿,我打算留待明年元宵赏灯之际,再在八珍阁上新,探微觉得如何?”
论做生意,十个谢时都顶不上一个岑羽,谢时自然没有意见,不过岑羽还是对他解释了这样做的缘由,“近日我想把工坊的精力放在准备开春后的通番贸易上。”通番贸易,即做的海上贸易的生意。
岑羽忽问:“探微可曾听过苏州沈氏之名?”
谢时摇头,别说他自己,就说原身也只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参加府试到的福州,哪知道这苏州沈氏?
岑羽却神秘一笑,道:“你一定听闻过,沈氏的上一任家主可是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
谢时闻言,手中的动作一快,长袖差点打翻了建盏茶杯。这财神爷沈万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小时候还看过谢时感到惊讶的是,原来这时代竟也有沈万三这等传奇人物!继“开国文臣”宋寿之后,他还要再见到这位富可敌国最终被朱重八发配云南的第一商人了吗?
“沈万三前年仙逝,如今接管沈家家族事务的是他的长子沈荣,现如今这沈荣主动找上我,想同我们一同合作做通番的生意。”
谢时有些不解,他问道:“可这沈家自家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生意不是做得好好的?为何要让咱们来分一杯羹呢?”
“这都是多亏了探微,人家沈大商人如今可眼馋咱家的清露、香皂、沐发露这些精细玩意,更别说糖霜、雪花盐这些大宗东西了,可惜这些东西普天之下,如今唯有岑家商行出售,若是那沈万三还在,估计也得巴巴上门来,寻求合作呀。”
原来如此,岑羽这么一说,谢时便明白了,沈家这是想往他家的海船上多增加些货物,尤其是香皂、精油、沐发露这些东西,是谢时造出来的,如今只有岑家拥有秘方,莫说海外,就是在海内都是稀罕东西,如今也是供不应求,这样新奇的货物运到异番去,绝对能叫出奢侈品的高价。
“我记着,韩家有自己的海船商队,若是要将八珍阁的东西卖到海外去,完全不必多此一举,同沈氏合作吧。”谢时将茶杯握在手中,暖和手指,懒洋洋说道。没想到这沈万三如今都已经去世了,这让谢时对沈家的兴趣顿时大减。
可岑羽却是早早盯上了沈家这滔天富贵,尤其是沈家做的最大的生意其实是粮食生意,这粮食对于领兵打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岑羽往嘴里丢了一颗果子,笑道:“自然,这卖与沈家的货物,就当交个朋友,这朋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帮上大忙了呢。”
可怜的沈大商人,恐怕他当初找上门来寻合作的时候,也没想到,这岑羽早就盯上了他的家产,只想着先给点甜头,等后头养熟了肥羊再狠宰一顿。果然,闷声发大财猥琐发育才是正道,同样靠通番贸易收敛巨富的韩家,如今富可敌两个国,也没见人家有沈氏这样第一豪富的“美名”。
第62章
腊月初八这天清晨,谢时难得起了个大早,洗手作羹汤。韩让人准备的这个小厨房终于派上了用场。过了冬至,白天便越来越长,但大约今日谢时起得实在早了些,此时天色还未大亮,小厨房里点上了照明用的蜡烛,灯火通明,再加上温暖的灶头暖烘烘地烤着,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了。
虽说韩家的腊八粥从昨晚就开始熬上了,但谢时多日没碰灶台做吃食,一时手痒,外加韩给安排了小厨房,腊八这一天难得有了个理由下厨,自然兴致勃勃,从前天就开始策划、采买五谷。
腊八,又称佛腊,相传这一日是佛祖释迦牟尼证果成道的佛日,在这一天,各大禅林寺庙的佛门教徒皆以豆果黍米熬粥供奉佛陀,以求庇佑。但民间腊月初八喝粥以庆祝丰收的习俗却是由来已久,《礼记》中关于腊祭的描写便有“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因此不管信不信佛,除了静悄悄的广东,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普遍都过腊八节,人人这一天都得啜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