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德,永安帝就说:“朕今日无事,来看看你和辰。”
二皇子南容辰规规矩矩地给父皇行礼,规规矩矩地喊了声“父皇”。永安帝非常难得地抱起了二皇子,还掂量了掂量,德脸上有了难掩的惊喜。把辰交回给顾养嬷嬷,永安帝一边往屋里走,一边说:“辰的气色看上去好了许多,现在平日里都吃些什么?”
德笑着回道:“儿最近多吃蒸煮、性温的食物。之前卓雅人送了食疗的方子,还给了不少调养的法子,臣侍每日照着做,儿的身子确实好多了。”
永安帝理所当然地说:“他是懂得多些,你平日里无事可以多去他那里走动走动。他这人不喜装扮,要他出门实在是给朕丢脸。”
德的笑容顿了下,接着笑容加深,随着皇帝坐下后说:“臣侍其实也早就想过去见见了,只是听说卓雅人身子不好,怕打扰了他。”
永安帝接过宫女送上的茶水,说:“他的身子倒是没什么大碍,就是日日夜里睡不安稳,白日就显得没精神。来了困意就要赶紧打个盹儿,不然身子吃不消。”
德关心地问:“请太医看过了吗?”
永安帝:“他自己就懂医术,老毛病,娘胎里带出来的。他给辰备了什么方子?”
德立刻朝福全示意,福全取来一个带锁的檀木盒子,德从腰上的荷包里取出钥匙,打开箱子,看得出很宝贝箱子里的东西。德的这一做法无形中增加了永安帝对他的好感。
“卓雅人写了许多。臣侍对着儿的情况,照着卓雅人上面写的,选了几个方子,发现对儿确实有好处。”
德把盒子里的十几张纸全部拿出来,又指出哪些是用在儿子身上的,还特别抽出五张纸:“这是卓雅人画的小儿推拿图。这一月来,臣侍每日给儿推拿胸腹、肠经、脚底穴位,再配以调养的食补方子,儿的身子确实比往年这个时候好了许多。前阵子儿又咳嗽,太医说是肺热,臣侍没让太医开汤药,按照卓雅人的方子,一日两次贝母冰粮(意:冰糖)炖梨,三日就好了。卓雅人说,是药三分毒,小病小痛还是以食疗为主。儿自小就常吃药,身子却总不见好,臣侍觉得卓雅人这话有几分道理,便想试试看,没想,还真好了。”
德说起儿子,话就多了。二皇子是生来体虚,德就总是给他吃大补的东西。看过卓季送来的小儿喂养事项后,他发现自己喂养儿子的方式有很多与卓季所写的背道而驰。德一下子就慌了神。德给儿子大补,儿子却是越来越虚,德也是急病乱投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卓季所提的方法来,没想到儿子的情况确实有好转。儿子腹泻少了,精神好了,吃饭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永安帝把每张纸上的内容都看了,连连点头:“他写的这些确实很有道理。你可有给贵一份?”
德回道:“这才一个月,臣侍是想再多些时日看看再给贵送过去。有些地方臣侍自己也不大懂。这每日要晒足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提高钙质的吸收,这何为钙质,还要补钙?还有要多吃诸如谷米、黍米等粗粮,这粗粮是指粗制的粮食?这粗制的粮食怎能给皇儿吃。还有要食鸡肝、猪肝,要补锌,这又何为补锌?可卓雅人又说,小儿缺锌会影响发育,臣侍很是担心。还有这补铁,说要多食瘦肉,红肉,这铁怎么会在肉里?臣侍看的是着实糊涂。”
永安帝把纸放回去,说:“你不若改日去锦瑟宫问问他。按规矩,他该来拜见你。朕免了他这规矩,就委屈你屈尊去他那儿了。”
德马上说:“只要是为儿好,臣侍又有何屈尊一说。卓雅人不便前来,臣侍去锦瑟宫又有何妨。臣侍还要多谢他送来的这份厚礼。”
“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你也可叫他给你瞧瞧。若他能帮你调理好身子,或许你能再为朕生个一儿半女。”
德面露羞涩,又有些感动。永安帝抬手搂住他,把他带到怀里:“朕知道,这么多年,你们受委屈了。程氏势大,她又是明宗皇帝亲赐给朕的皇后,朕暂不能动她。你们的委屈,朕也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德的眼角有了泪,他抱住皇帝,哽咽:“陛下,臣侍,不委屈。您给了臣侍辰,给了臣侍在这宫中能立足的地位。臣侍只恨自己无能,连累了儿,让陛下您担心。”
永安帝拍拍德:“这不能怪你,你生儿时险些丧命。朕身边的旧人只有你们几个了,你要照顾好儿,也要照顾好你自己。”
“陛下……”德抱住皇帝,还是没能控制住心中多年来的压抑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