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是一幅很小的画。
小小的镇馆之宝,人人去了卢浮宫都一定要去看的。
去了卢浮宫不去看看《蒙娜丽莎》,出来之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卢浮宫。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游客身上,全世界的游客都是一个样。
哪怕画再小,哪怕有围栏,哪怕离得再远,都一定会想着要去看一看。
不管看完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想,看过这个事实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聂广义第一次进到卢浮宫,也概莫能外。
但仅仅是第一次。
身为一个立志成为建筑大师的少年,聂广义更关注的,是卢浮宫里面的建筑元素。
遇到梦心之的那一天。
聂广义在卢浮宫已经混迹了大半个月。
从广场上的路易十四雕像,到大厅中央音乐台的四根女像柱。
聂广义全都研究了一个彻底。
还和学过的西方建筑史里面的内容,一一进行了对应,寻找一件件作品之间的联系。
那一天,聂广义做了一个和游客们截然不同的选择。
去看了一幅绝大部分人去卢浮宫都一定会错过的画——委罗内塞的《迦拿的婚礼》。
这是一幅巨幅画作。
有将近十米那么长,宽度也达到了接近五米。
和小小的蒙娜丽莎不同,《迦拿的婚礼》,是卢浮宫收藏的最大幅油画,没有之一。
照理说,这样的一幅巨作,肯定不太容易被卢浮宫的参观者们错过。
事实却是,这幅画保持了卢浮宫被错过次数最多的记录。
这幅画的“命运多舛”,是可以直接归因于《蒙娜丽莎》的。
《迦拿的婚礼》被放在了油画界的全球第一网红《蒙娜丽莎》的对面。
排队看完《蒙娜丽莎》的人多半都急着去上厕所或者觅食。
游客们哪怕路过这幅巨作,也不会施舍一个眼神。
整个一个视而不见、目不斜视、心无旁骛……
事实上,《迦拿的婚礼》这幅画本身的传奇程度,一点都不会比《蒙娜丽莎》低。
对于建筑专业的大一新生聂广义来说,他关注这幅画,并不是因为这幅画本身。
而是因为这幅画原本所在的地方——圣乔治·马焦雷教堂。
这座教堂建在威尼斯的一座小岛上,和圣马可广场隔水相望。
圣乔治·马焦雷教堂是建筑大师帕拉第奥的作品。
帕拉第奥是聂广义最为推崇的建筑大师。
这位大师生活在16世纪,他的建筑设计和相关著作的影响力,在他死后两百年,才真正达到了巅峰。
后世人把这种影响称为【帕拉第奥主义】。
帕拉第奥是一个历史上罕见的,拥有自己“主义”而不是“风格”的建筑大师。
圣乔治·马焦雷教堂,代表着帕拉第奥的最高建筑成就,是【帕拉第奥主义】最完美的诠释。
1563年,时年55岁的帕拉第奥开始重建圣乔治·马焦雷教堂。
重建是分批开始的,最先开始翻修的,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的食堂。
这一年,一个叫委罗内塞的意大利画家,创作了《迦拿的婚礼》,挂在了圣乔治·马焦雷教堂饭厅的里面。
委罗内塞是西方油画之父提香的学生。
和提香同为十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
这幅画,画好以后,就好好地在圣乔治·马焦雷教堂的墙上挂着。
直到两个世纪以后,被拿破仑给盯上了。
拿破仑进攻意大利,直接用抢的——命人拆掉画框把画卷起来,用船运到法国,送进卢浮宫。
意大利人,对这件事情是表示愤慨的。
在拿破仑倒台之后的那次维也纳会议上。
许多国家都对被拿破仑在战争中掠夺走的艺术品进行了返还交涉。
《迦拿的婚礼》也在意大利人的返还交涉名录之中。
然而,对于归还《迦拿的婚礼》,卢浮宫博物馆当时的馆长,表示了极大的反对。
馆长的理由有很多。
首先,这幅画过于巨大,不便移动。
其次,这幅画状况不佳,不适合移动。
反正不管意大利人怎么说,这位馆长总能找到反击的理由。
《迦拿的婚礼》就这么硬生生地被留在了卢浮宫。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不难看出,这幅画在时任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心目中的地位。
或许是这幅画“来路不明”宣传多了会被要回去。
也或许是1911年《蒙娜丽莎》被盗事件的影响力太过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