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一身礼服的温晏然坐在被六匹高头大马拉着的大车当中,因为大战胜利,应当与民同乐,路上还有不少没被提前清走的普通百姓,温晏然注意到,这些人手上大多捧有植物,行动间也颇有条理,按礼参拜过后,一位受到宣召的老者上前躬身道:“陛下身负天命,御极以来,棉产忽然倍增……”
温晏然虽然晓得这些人肯定是被刻意安排来讨好自己,此刻也不禁微微怔然。
她明白这个时代的民众习惯于将许多天象归结到天子身上,但棉花产量到底跟她能有什么关系?《昏君攻略》又不是种田游戏!
作为一个资深996工作人员,温晏然平常颇为注意保养视力,此刻留意观察,忽然发现被老者抱在怀中的棉花看起来有些眼熟,似乎曾在哪里见到过。
她回忆半晌,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相似的剪影,而那位老者后面的讲述,也验证了温晏然的猜想——
“建州棉产一向寥寥,陛下顾恤百姓,特地折棉枝以诫,越明年,产量果然倍增……”
温晏然:“……”
她想起来了,当日少府请自己赏花,她就随意看了看其中一盆类似木槿的,然后又顺手折了一枝把玩,事后也没放在心上,如今才猛然反应过来,昔日被自己误以为是木槿的植物,就是还未结果的棉花!
作为一个理科生,温晏然当然没忘记顶端优势的概念,一瞬间,顶芽、生长素、植物不同位置生长素最适宜浓度的区别等等概念都浮上了心头——她当然知道,把棉花的顶芽去掉,也就是俗称的打顶,能促进侧枝的生长,并提升棉花产量的!
所以温晏然并非是成功警告了棉花,而是一不小心做了一件十分科学的行为,然后被工作重心就是琢磨皇帝一举一动的少府给记录了下来,并意外发扬光大。
当日那盆棉花被抱回暖房后,经过了精心的照料,看管花草的内监清楚意识到,这一盆棉的产量与正常情况相比要更高一些,他们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既然皇帝曾做过折断棉花枝条的事情,他们照样模仿便是。
已然麻木的温晏然平静地想,她的理论知识其实没问题,哪怕毕业多年,基本知识点也没忘到脑后,只是没能跟实践充分结合——在今天之前,她是真不认得棉花的花朵到底长啥样……
群臣们注意到,不管那位老者如何歌功颂德,天子都一直表现得十分镇定,全程连笑容的弧度都没发生过变化,委实不愧是一位高深莫测的帝王。
有些人内心其实并不太信那些玄奥之事,此刻也有些动摇——要不是身负天命,当今天子怎么就如此准确地被国师从先帝的子女中挑选出来?要不是当真福泽深厚,陛下只是随手折了下花枝,怎么就能导致作物的产量直线上涨呢?
温晏然甚至无法为自己澄清,她倒不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实在是担心在解释的同时,一不留神给人树立了科学的研究观念。
在整个农业时代,耕织都是极其重要农业活动,很多时候,布匹跟谷物都可以视作货币进行流通,在大周i,普通人多用粗麻,贵人多用丝帛等物,至于棉花的产量一直不多,还是因为新皇帝有所偏好,少府刻意逢迎,近来才变得多了一些。
然而棉花在纺织原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有天子神迹加持的打顶法的推广,显然会带来一个经济小高峰,这种势头甚至连温晏然本人都拦不住——她此前因为忙着亲征的事情错过了生日,直到返回建平之后,才知道少府那边为了讨好自己,已然提前在圣寿正日把此事宣扬出去了……
第86章
在流程最末尾,那位平民老者还特地奉上了自家织就的棉布。
温晏然笑笑,让内官接过,然后又赏赐了一些财货,才令对方退下。
——这位平民老者其实不完全是做戏,方才对天子所有的赞美,大部分都出自真心。
摘顶法提高了棉花的产量,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家庭收益,现今年景不好,平民老者全家挣扎在温饱线上那么些年,如今眼看着就要过上丰足的日子,心中自然喜悦,特别是老人家的岁数长,对厉帝的记忆还十分深刻,有这位昏暴的皇帝做对比,温晏然更是显得格外圣明。
天子车架徐徐行至皇城前,百官在袁言时等重臣的带领下大礼参拜,然后将皇帝一路迎入太启宫。
看见温晏然回来,宋侍中等被托付了国政的重臣都有些轻松——一别数月,他们总算卸下了之前的重担。
三人中唯有温惊梅有些不安,他此次工作做的还算不错,皇帝那边又打了胜仗,万一对方又借此机会,特地给天桴宫加官该如何是好?
天子车架停于乾元殿之前,禁军肃立,百官伏拜,鼓乐声响,温晏然在内侍的扶持下,从车上缓缓步下。
在许多近臣眼里,天子如今明显长高了一截,身姿挺拔巍然如山岳,举手投足间都带有从容不迫的帝王风范。
温晏然当然不知臣子们都脑补了什么,否则多半得在心理吐槽几句——从容不迫并非她自带的穿越设置,实在是换了谁戴上那么重的一定旒冕,都只能缓步而行,她每次全套装束的时候,都会向自己以前的同行的发际线发出真诚的致意。
……据说厉帝就挺喜欢用旒冕彰显天子威严,也不晓得他长兴末年的时候到底秃了没有。
回宫第一天,温晏然免了所有人的参拜,先去休整梳洗,她把宴会挪到了三天后,并取消了近些日子的早朝,舒舒服服地躺在西雍宫的床榻上,感受着不用工作的快乐。
温晏然想,等她先将大周的权柄给掌握在手里后,每天都能像今日这般,待在宫里当一条安详的咸鱼。
然而躺平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内侍侍奉天子换上寝衣后,就积极地跑去了一趟尚书台,搬来了这段时间积累的奏折。
受到君主影响的内侍们认为,以天子的勤勉,如今一定惦记着朝中政务。
温晏然:“……”
她又从床上默默坐起——虽然本来没打算现在工作,但既然尚书台都让内侍们把东西送来了,大概是些比较重要的消息,还是立刻查看为妙。
温晏然点了蔡曲上来,替自己念奏折,在她外出的这段时间,建平总体来说还比较平和,唯一一件值得在意的事情,是当初少府令本来想把棉花的事情提前报到武安那边,向天子邀功,结果就撞上了国师的迷信活动整顿举措,只能暂时保持缄默。
温晏然:“……”
所以她本来是有机会避免摘顶法的传播的是吗?
温惊梅昔日之所以会加对迷信崇拜的打击力度,根本原因还在于从武安城送回去的那个木像,细思至此,温晏然忽然觉得,自己会落到现在这样的下场,多少有点活该的因素在里头……
温晏然在心里叹气,觉得也不能责怪少府令多事,毕竟对内官来说,想方设法地谄媚君上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所以对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只是细节上出了一些问题——难怪宋侍中等忠臣们一直劝她早点回来,话里话外都暗指若是君主不在建平,许多事情容易失去控制,此刻回想起来,那些建议确实很有先见之明。
她并不知道,总算等到皇帝回归的大臣们也十分佩服天子——大周以前的皇帝很少会出远门,就算要离开,也都是在有太后、皇后或者皇储代掌朝政的情况下,换到当今天子这里,说走人就走人,行事干脆果断,而且用人不疑,赋予了留守重臣们最大的信任,整个过程中没出一丝乱子,可见温晏然对中原腹地那种强大的掌控力。
之前师诸和的几道折子也压在尚书台中,这会被内官一道带了过来,温晏然听着蔡曲的念诵声,觉得对方之所以能剿匪两万,各方面的因素都有一点。
温晏然自我反省——既然评论区说师诸和不会打仗,就证明此人的领悟力比较寻常,所以在看见天子私信后决定模仿上面的计策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自己当初选择此人去充当宋南楼的副将,就是看中了他不懂兵事的特点,虽然今次的事情上起到了反效果,也不好加以责备。
蔡曲言辞清楚地念着奏疏,天子躺在榻上,闭目倾听,殿内许久无声,就在许多人觉得皇帝多半已经睡过去时,忽然听到床榻上有声音传来:“任卿如今安置在了何处?”
另一位内官上前道:“任待诏如今已安置在城西官邸之内。”
大周惯例,朝廷会为没有住所的官吏提供房屋,任飞鸿位小职低,而且又是降臣,待遇就比较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