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名叫王则,家住大柳树村,前几日,他借了船去河对岸朋友家借钱,黑灯瞎火的,他一心划船,没有注意,到了岸边才发现船上趴着一个昏睡过去的姑娘。
他吓了个不轻,请了村里的老婆婆给这姑娘看病换衣裳,好不容易借来的钱,一下子就花了个七七八八。
那老婆婆开始还不肯救,这姑娘来历不明,她怕沾上什么官司,王则只好撒谎,说这姑娘是他的亲戚,家里父母没了,万般无奈之下过来投奔他。
老婆婆心中狐疑,把了脉问王则:“她怀孕了?”
王则脸颊一红,急中生智说道:“婆婆,晚生说了谎,这姑娘和我情投意合,却被父母拆散,她有着身子,心中害怕,只能过来找我。”
他看了一眼姑娘湿漉漉的乌发,说道:“她在河边哭了一场,说要投河自尽,我还不容易才拦下她,婆婆,你定要救救她。”
老婆婆犹豫良久,看在王则平日里总是帮她的份上,还是叹口气给这姑娘换了衣裳熬好了药。
几日过去,这姑娘药吃了不少,可是依旧不醒。
王则估摸着手头的银钱,心里未免也开始焦急。
他伸手给姑娘擦汗,有些害怕有些悔意,说道:“可别让我白救一场啊……”
他用湿帕子擦到了姑娘的额头上,忽然发觉这姑娘长长的睫毛轻颤了一下。
王则顿时满脸喜色,他将帕子扔入盆中,问道:“姑娘、姑娘、你醒了?”
赵蘅玉从一段长长的梦中醒来,她睁眼,迷茫了片刻。
面前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坐在她面前,对她一脸关切,赵蘅玉从未见过这个男人。
她拧眉,慢慢想起来昏迷之前的事。
她随季恒逃到了船上,天还没亮,就被赵珣找到了。
赵珣逼迫她回去,威胁季恒如若不从会诛他九族。
她于是跳下了船。
她这样做,可以算得上是孤注一掷了。但只有这样做,她才能够逃离赵珣。
只有她消失了,赵瑜和嘉太嫔才能暂且安全。
赵珣才能投鼠忌器,试图从季家人口中得到线索,从而保全他们一命。
而她若回宫,赵瑜立即会成为赵珣的眼中钉,季家人叛国之罪连同今日之罪只怕难逃一死。
赵蘅玉在江面上艰难凫水。
赵珣可能并不知晓她会凫水,小时候,父皇疼爱她,会带她去行宫,教她凫水。
而赵珣并没有资格随行,赵蘅玉顾及赵珣的心情,从未说过父皇和她的事。
江上水寒,可是尚未到深秋,还是可以忍受的。
只是她毕竟怀着身子,游到一半,就没了力气,她头脑一阵一阵地发昏,绝望之际,她看到一只系在岸旁的小舟。
赵蘅玉渐渐回神,带着些微警惕,又有许多感激,她看着面前的王则:“……公子,是你救了我?”
作者有话说:
第82章
黄河之行无疾而终,众人只知道,天子和那位尚未册封的皇后,去时是一双人,回来却是形单影只。
转眼已过去三个月,宫里仿佛一切都没变,又仿佛一切都变了。
这三月里,赵珣四处寻找赵蘅玉的下落,可是无功而返。冷静下来后,他开始处置筹划这件事的季家人还有斐文若等人。
从他们口中得不到半点有用的消息,赵珣气急,将他们通通下狱。
这一日,斐苑娘为兄长求情之事,来到了宫中。
她已有了几月的身孕,又因为叶九郎的缘故,赵珣网开一面,没有将她下狱。
叶九郎扶着斐苑娘走进宫门,他满脸不赞同说道:“你明知为此事求情为引得圣上发怒,为何非要来?”
虽然他不赞同,可他并没有凭借夫君的身份强行阻拦斐苑娘。
斐苑娘抚着肚子,格外温柔,她说道:“你不必担心,若我来会触怒圣上,那他见也不会见我,怎会让我入宫。”
她叹了口气:“不光是为了我兄长的事,我进宫,也是想祭奠故人。”
三月前,赵蘅玉落水而亡,赵珣将她的尸首一路运送回京,直到下葬,他也不敢去看上一眼。
他不曾立碑,不曾祭奠,仿佛赵蘅玉并没有死。
斐苑娘曾去瞧了一眼,赵蘅玉已经浮肿到无法辨认,她看了伤心不已。
斐苑娘回府后,悄悄给赵蘅玉点了香烛,烧了纸钱。
她心中想着,赵蘅玉在下面实在可怜,听闻宫中不许祭奠,她想进宫问问赵蘅玉的贴身宫女,她能够帮忙做些什么。
斐苑娘走进太和门,对叶九郎说道:“不必担心,我马上就回。”
叶九郎松开了手,看着斐苑娘跟随小太监往前走,他不放心说道:“我这就去乾清宫,以免圣上发怒,我能说上两句话。”
斐苑娘先跟着太监去了赵蘅玉生前居住的延福殿。
延福殿的女主人已经香消玉殒,但斐苑娘来到这里的时候,很诧异地发现,这里宫人依旧井然有序匆匆忙忙,仿佛赵蘅玉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