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三国之银狐> 第二十八章 袁曹匡城对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 袁曹匡城对峙(1 / 3)

建安九年六月,就在刘表发动攻势,派沈晨刘备进攻刘璋的时候,曹操和袁绍也已经开始战前准备。

大批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从各个军营的仓库搬运出来,再一次进行维护。

无数的粮草、辎重、帐篷,被送到了邺城和陈都。

到了七月份,在准备了将近大半年之后,袁绍的兵马先动了,他派蒋义渠为先锋,三子袁尚为前军统领,约三万大军进驻黎阳。

这次袁绍的总兵力依旧是八万,但加上辅兵、民夫、工匠,总数达到了十五万之众,号称二十万,向着兖州进发。

除此之外,长子青州刺史袁谭,领两万大军,从平原国南下,进入济北国、东平国,威胁曹操的右翼。

而外甥高干则从并州南匈奴人那里借来了兵马,进犯寇略河东,然后又向着司隶河内进攻。

曹操也适时做出了部署,如果算上臧霸的部队的话,他的总兵力现在堪堪有十一万之多,但刨除掉后方还是要有一定留守部队,可动用的人约九万。

并且这个数字并非没有变化,由于南方诸侯正在大战,刘表与刘璋孙权同时开战,连刘备军都被调走,那么曹操就不需要考虑后方防守问题,唯一要面对的可能就是与袁绍勾结的韩遂马腾。

所以他让臧霸从徐州进发,自东南方北上,进驻泰山郡、鲁国等地,又派程昱为都督,领五千人驻守鄄城。史涣为中领军,领三千人于金乡,策应臧霸牵制袁谭。

东面的兵力约有一万多人,西面的兵力就要多很多。因为袁绍请了外援,韩遂马腾叛乱,又让呼厨泉和郭援驱赶走了钟繇,占据了关中。

现在关中诸将联合在一起,响应袁绍的号召,集结了七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弘农进发,开始威胁华阴的段煨。

段煨的兵力只有堪堪七八千人,曹操令他后撤至陕县,也就是后世的三门峡市。

当时黄河以南地形狭窄,南方为茂密的秦岭山脉,北面则是浩浩荡荡的黄河。从关东进军关中的话可谓易守难攻,但同理从关中进攻关东也不太容易。

像潼关这样背靠秦岭高原,北临黄河,极为理想的防御点其实非常多。

只不过潼关的建设就在于从关东进入关中的入关口处,这样能够提供防御的同时,还可以随时大军进入关中,有进攻上的战略意义。

同理也在函谷关。

潼关到函谷关之间的道路都属于南靠秦岭,北临黄河的险要之地,但潼关在关中入口处,方便了关东进攻关中。函谷关则在关东入口处,方便了关中进攻关东。

只是汉代的函谷关由于黄河的变迁而失去了它的战略意义,曹操考虑到现在他暂时无法进攻关中,所以就把防御重心放在了关东地区。

这样即便韩遂马腾等关中诸将联军一起攻打,长达二百多公里的黄河南岸补给线,将会严重拖延他们进攻的脚步。

曹操在陈都附近布置了约两万人马,东线布置了一万多,自己亲领五万大军北上,迎击袁绍。

同时又令于禁领两万多人驻守河南尹一带,保护曹军的西线安全。

这样双方部署就完成。

袁绍主力部队约八万人,从邺城南下,继续自黎阳渡河,进入东郡直扑陈留。

右翼袁谭约有两万人,还有林林散散几千骚扰部队。

左翼韩遂马腾联军数万,加上并州的呼厨泉、郭援等部,加起来也有五万人以上。

另外又遣外甥高干和建义中郎将陶升领两万多人,绕道河内郡,从北面进攻洛阳方向,接应韩遂马腾等联军,一同夹击兖州。

不算外援的话,袁绍这次动用的总兵力约在十二万左右。算上外援的话,约有十七八万的样子。

曹操这边形势就相对差一点,左翼大概是段煨七八千,加上于禁两万,对上关中联军五六万和高干陶升的两万。右翼是臧霸数千加上程昱和史涣八千人,对上袁谭两万多人。

他自己的主力则是五万对袁绍八万,总体情况的话,比官渡之战稍微好一点,至少这次不用担心后方许都被沈晨袭击,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九月份,袁尚的主力开始在黎阳渡河。但这次曹操没办法再跟上次一样,先破袁尚。

因为袁绍汲取官渡之战颜良文丑先锋渡河,结果被曹操迎头痛击惨败的教训。他让袁尚渡河的同时,自己也亲领大军,从河内郡的延津渡口过来。

这样不管曹操进攻哪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的袁军都会顺利渡过河来,然后两面夹击曹军主力,让曹操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所以曹操的选择是屯兵于胙城、燕县、瓦亭、韦乡沿线,在周边布置防御。主力则驻扎于濮水南岸的匡城。

十月份,袁绍大军过黄河,蒋义渠领先锋八千人,进犯胙城,被守将徐晃击退。到十月中旬,袁尚来攻,徐晃不敌撤至酸枣封丘一带,袁尚入驻胙城。

一个多月后,袁绍的主力悉数渡过黄河,曹军在燕县、瓦亭、韦乡一带的防线接连失守,开始退至蒲城、长垣一带,拱卫匡城前线。

不过今年冬天老天爷还是很眷顾曹操,进入十一月上旬后,北方大雪纷飞,天气急转直下,导致袁军攻势逐渐放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