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
王重刚一进门,就看到一脸焦急的李氏迎了上来,美眸之中满是担忧。
「嫂嫂放心,昨日在盛家耽搁了时间,这才没有回来。」知道李氏是担心自己,王重笑着解释道。
可李氏还是将王重上下左右前前后后打量了一圈,确认没有任何问题,这才放心。
「无事便好,无事便好!」李氏松了口气,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通判府又不是虎穴,况且盛通判素有贤名,嫂嫂不必如此。」
「叔叔见谅!」李氏急忙解释道,昨夜王重不在家,而且还只差了个陌生人上门报信,若非老余头见过那人,记得正是那将王重请去城中的盛大老爷的随从,李氏只怕一整夜都得睡不着了。
便是头几年王重外出做生意,随着王二喜东奔西走,南上北下的跑,李氏也虽然担忧,但也从未有过这般失态。
「嫂嫂这是关心我,我心里欢喜还来不及呢!」王重那双璀璨若大星一般的眼睛,盯着李氏的美目,英武刚毅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看着如今已然长的魁梧高大,英武不凡,堪称伟岸的小叔子,迎着那灼灼的目光,李氏只觉得心里如同小鹿乱撞一般,纵使早已不是那未经人事的小姑娘,可仍旧忍不住有些脸颊微烫。
对于心中升起的那丝丝缕缕的念头,李氏更觉得羞愧,忙低下头,不敢和王重对视。
「既然叔叔无事,妾身也放心了!」
······
晚上,吃过晚饭,王重在院中练了一个多时辰的刀枪,才沐浴更衣,钻进书房。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仰头几口将一碗绿豆冰沙倒入口中,一股子冰凉舒爽之感由内而外,甚是通透,将碗递给李氏道:「再来一碗可好?」
李氏接过碗,走回桌边,又舀了一碗。
这回王重不再大口大口的吃了,而是一勺一勺慢慢的品着,见李氏只看着自己,便问道:「嫂嫂不吃吗?」
李氏便也给自己舀了一碗,端着陪着王重一块儿吃。
「近年来叔叔东奔西走,又是走商置业,又是读书备考,如今已取得秀才功名,家业也颇为兴旺,叔叔也该歇息几日!」
李氏这话说的真心实意,全无半点虚假,这几年来,全赖王重一人东奔西走,家中才有今日这般光景。
「人生如逆旅,不进则退!」王重感慨着道:「人这一辈子,最怕的便是一个安逸!我怕自己一旦享受过安逸,便不愿再奋力拼搏了。」
王重这话半真半假,不过事实也确实正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那个孤身远赴边境的年轻人对龙文章说的那番话一样。
不论何等的艰难险阻,人们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克服,为了心中大义,便是搭上性命也甘之如饴,偏偏一个安逸,却让无数人一步步的退了又退。
李氏闻言不由得一愣,虽听不大明白,可看着一脸感慨的王重,不知为何,心里忽然涌出无数酸楚。
「叔叔······」李氏想要再劝,可刚一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望着王重,想着王重的年纪,心中愈发心疼起这个小叔子来。
王重却话音一转,说道:「再过几日,昨日来的那位盛家叔父,估计便要回来了,白糖作坊那边,要加快进度了。」
「叔叔放心,此事今日已经和族老们商定了,下午便动了工,不出几日便能完工。」
王重叮嘱道:「咱们虽然和村中携手经营制糖作坊,但最关键的步骤,暂时还只能由你我二人掌握,嫂嫂还需谨记。」
「望江楼那边,嫂嫂也得盯紧了,争取尽快上手。」王重本不想把摊子铺这么大的,只养养猪,搞个酒楼,弄一个农业产品生态链,顺带把白水村经济往上带一带,一切等考上进士再说。
可谁曾想盛维却会突然到访,计划虽然赶不上变化,但稍加调整也不是不行,就是李氏的能力还是不够。
李氏也感觉压力山大,本来庄上的产业李氏都有些打理不过来,现在又多了一个望江楼,把李氏搞得焦头烂额了,好在李氏也知道,王重这是为了她和女儿考虑,也一直在用心学,奈何这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上手的,从望江楼开业至今都半年了,李氏还没有达到王重的要求。
其实李氏在管理上学的并不算特别慢,只是碍于性子的缘由,不够果决,但只经营望江楼和庄子倒是够了,可若是生意做大的话,还是差了些。
而且李氏的文化水平有些低,最近每天早上都带着女儿跟着王重恶补,但距离王重的要求,还差了不少。
翌日一早,李氏带着女儿,跟着王重在书房认字,学习算术。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王茜儿虽然才四岁多,但却颇为聪颖,《百家姓》虽然尚未背全,但九九乘法表,却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检查完母女二人的课业,拿着戒尺的王重点点头道:「不错,茜姐儿背的很好,今日可多吃一碗冰糕!」
「谢谢三叔!」虽然心里高兴极了,但小丫头还是忍住了跳起来手舞足蹈的冲动,先向王重道谢。
「切记,不可骄傲!」
「是!」
「今日咱们讲《千字文》······」
小丫头非常喜欢听王重讲课,因为除了认字之外,还能听王重
讲故事,现在每天早上都不用李氏喊这丫头起床,小丫头便自发的起来,拉着李氏来书房找王重学习,非常之主动。
两日后,盛家来人,不仅带了礼物,还带来了盛紘的帖子,盛紘在帖子上邀请王重赴宴,一起泛舟游湖,还有不少举子秀才都会出席,大家聚在一块儿游湖赏景,探讨学问,算是个小型的文会。
又两日,王重乘车欣然前往赴宴,到了才发现,除了盛紘这个发起者之外,盛紘的两个儿子也都在,还有七八个举子,两个和王重年纪相彷的秀才。
盛老爹亲自发起的文会,自然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不同,除了吃酒听曲之外,余下的活动,大多都和探讨学问相关,先让士子们相互讨论,辩论,然后盛紘点评,再亲自出题,考校学子们的才学,最后又给出评价,悉心指点。
盛紘这人虽然左右逢源,但真材实料还是有的,作为两榜进士出身,盛紘的排名虽然只在二甲中上,并不像他那个短命的老爹那么惊才艳艳,但指点一帮子举子秀才却绰绰有余。
至于这一帮子举子秀才,皆是盛家提携之人,日后若是有成功考中进入,踏入仕途的,自然也便是盛家一系。
日后在大宋官场之上,盛家是主干,这群士子读书人们,便是旁支,若是有那天资横溢,一路青云直上的,反超盛家的,盛家也能凭借着昔年的提携之恩,受到庇佑。
不只是盛家,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世家豪族皆是这般,尤其是像盛家这般崛起不过两三代,底蕴单薄的。
盛紘也算是兢兢业业,苦心经营了。
只是今日的王重,表现的却和盛紘所期盼的截然不同。
以王重的才学,盛紘本以为王重会在文会之上大放异彩,一鸣惊人,却不想王重全程多是旁观,少有开口,便是偶尔开口,也往往都是言简意赅,惜字如金。
看着王重的表现,盛紘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那位已经故去多年的老泰山,目光也不由得落到了那酷似老泰山的嫡长子身上。
文会结束后,盛紘差人叫住王重。
「见过通判!」王重拱手见礼,脸上却不见意外。
盛紘朗声道:「方才在文会之上,贤侄的表现,可与才学不符啊!」
只是看着王重的目光,多少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王重不卑不亢的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哦?」盛紘故作诧异。
王重继续解释:「学生庄户出身,家境贫寒,上无父母亲长庇佑,下无兄弟帮扶,孑然一身,无权无势,行事难免有几分顾虑,再者说了,该考校的,日前通判皆已考校,学生有几斤几两,通判心中早已有数,学生又何必在文会上争那些虚名,倒不如和光同尘。」
「哈哈哈!」盛紘闻言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贤侄当真有趣!」
「那日考校之时,贤侄为何又不藏拙呢?」
问这话时,盛紘看的是王重的眼睛,显然对于王重此人,盛紘更感兴趣了。
王重坦然道:「学生家境贫寒,无依无靠,侥天之幸才遇上通判这般这般伯乐,自然要竭尽全力,以求入通判之眼,得通判提携。」
「贤侄又怎知我是伯乐?」盛紘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