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淮心早就知道有这么个知识青年下乡的计划。和平了二十年了,虽然赶上了几天的天灾,但是总的来说,跟之前的几十年战乱是不能比的。相对还是安定。再加上科技和医学的发展,这不,人口就急剧的增加了。
出生率剧增,新生儿的死亡率下降,这里外一反,人不就是越来越多了嘛!
他们这一波儿,十岁到二十岁的孩子,那不要太多。哪家不是三五个算少,七八个不多。像罗道士家就一个儿子那种的,外面人儿可是说什么的都有。那嘴损的,还不是说罗道士一天到晚神神叨叨的,说不定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而影响了生育能力,也不知道家里的小娇妻能不能静心的跟他过日子什么的。
这么多的孩子,未来的二三十年之内,会有越来越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
可是如今城里有这么多岗位吗?没有。
有人说工党擅长找仗,却并不擅长经济,这个,也是被大领导承认过的。二十多年了,大的内战是没有了,周边大仗小仗的,却也没停过。发展的确实没多快。
那这么多人没工作,要闲在家里吃闲饭了,怎么办呢?
正好,乡下闲置着的土地还不少,干农活的人永远不嫌弃多的呀。能多打点儿粮食不是还能多养活些人口!
大的道理军国大事的方淮心也不懂,只按她的想法,就是这么理解的。相当年她的山寨里收养的孩子们长大了,闲得没事儿干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们安排去山下的镇子里,省城里,京城里去开店,既能给寨子创收,又能安排闲散人员,还能打探各处的消息,一举多得。
下乡这个事儿,很快就出有文件出来。方淮心想的是,能不能借着这个事情,把她自己个儿安排好了。
如今这形势,不用往外看,就从学校里看,她这样儿的,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不好过。过了年十六了,也不小了。搁过去都是当娘的年纪了。离开这个是非的圈子,未尝不会海阔天空。
小姑娘原本就命不该绝,黑白两位大哥可是说了,她是少年坎坷,后福深远。人家小姑娘都能把日子过下去,如今她来了,还能过得差了?丢不起那个人啊。
方南国已经去西北上任了。到底还是方淮远跟着一起去的。到了那边打回来电话,厂子里特意收拾出来两间空屋子,里间给父子两个住着,宽宽敞敞的,外间呢,就成立了一个医务室,当做是方淮远的办公室了。这年头儿,药品毕竟还是稀缺物品,来了他这么一号,只要不是特别重的病,都能针灸就给治好了。顶多就是再喝上几副药,也都是常见的好咂摸的药材。没几天呢,就成了厂子里的香饽饽,连带着厂里工人的三亲六古的有个头疼脑热的都爱来找他看。
到是方南国,大能人,到了拖拉机厂,反倒没了用武之地。那厂长是转业的退伍兵,是他一个好友手下的兵,人品也是信得过的。要不然也不精挑细选的选到他手底下去。人家也不让他干重活儿,就顾问,什么都能顾什么都能问,想干啥干点啥,别让人家挑出刺儿来就行。
反正是爷俩儿过得也还不错。
黄芪呢,上面儿是有些人一直追着她走,有些人呢,又一直大事小事不断的找她,拖着不让走。看那意思,是想拖过了年,等开春天气暖和了再放人。至少能少遭这一冬天的罪了。
那边儿林场子里也收了信儿,说是京里要来大干部到他们林场去支援,人家那场长也会办事儿,机灵着呢!刚一入冬,东西能冻住了,带了个小伙子,大包小包的就来家里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找上来的。拿的都是蘑菇木耳菜干野鸡野兔子野猪腿啥的。都是好东西。
说了,房子是现给搭建的,都是用十个粗(直径十厘米)往上的木头建的木屋子,冬暖夏凉再好不过了,比土房子可舒服多了。火坑啥的也都搭好了,一直柴火不断的烘着呢,这么烘上一冬天,明天再住,保准儿一点儿都不潮。
瞧瞧人家这话说的,这事儿办的,你都不能不领他的情。
黄芪也是闻弦音而知雅意,带着那场长,把能拜访的人都带着他走了一遍,一圈儿走下来,那药品就跑下来不少,两人回去的时候就带回去两箱子成药。说好了,明年开春儿黄芪过去的时候,还会再带着一批药过去,支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