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魔法>没有英灵的我只能亲自下场> 第二百零七章 骑虎难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七章 骑虎难下(1 / 2)

洛朝时期,佛门兴盛,自然会有许多向佛之人。

只不过,佛门早已被妖祟暗中窃据,并非是清净之地,这些人的向佛之心愈是坚定,便愈发难以逃脱毒手——

出淤泥而不染?

前提是能出来啊!

当人们出家为僧的第一步,便是化作妖祟身上的皮囊。

世间自然不可能再孕育出真正的高僧大德。

正因此,江贺斩杀恶僧的次数与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宗门势力,甚至被世人当成厌恶佛门……

这显然不可能。

江贺清楚一切的真相,并不会如世人那般,将“窃佛之妖”与“万世佛门”划上等号。

他很清楚,往前再看千万年,佛门与道门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或许仍有以佛之名,为自身谋取利益的恶僧……也同样会有更多济世救人的高僧大德、普度众生的菩萨佛陀,令人尊敬。

所以,确认了武悠的心意后。

江贺并未劝说他改变想法,反而乐意相助。

只要你不走上歪路……

学佛?学呗!

跟在我身边慢慢学,等到成长起来,同样可以成为救济一方的强者,至于佛法还是道法,不过是手段的区别罢了。

至于亲手培养出一个佛门精英,是否属于资敌行为。

会不会扭转佛门日益变差的风评,让许多厌佛之人改变想法,生出礼佛之心,投入佛门,最终成了人皮……

倒是不用顾虑这一点。

凡事都有两面性。

一位声名极佳,真正济人无数的得道高僧,确实可以提升佛门在世人眼里的印象值,拉回一些风评。

但是……

反转过来。

如果这位得道高僧,同样不喜佛门呢?

一位得道高僧,不入寺庙、不入灵山、不入佛门,只修心中之佛……

就连他都厌恶佛门,那么风评岂不是会急转直下,降至冰点?

江贺也可以顺势推崇他的理念。

敬佛非敬僧,礼佛非礼人。

只要操作好一点,不仅不会为佛门提供KPI。

或许还能让一些原本的礼佛之人,将重点从佛门、寺庙,转为理念性的佛经。

学佛不拘泥于地点。

只要心怀善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无需入寺出家,无需拘泥于是否为僧,俗家弟子亦可礼佛,功德不减。

“揭露罪恶、打击声望、提出理念、踩一捧一、倡导新型礼佛……”

“多管齐下,就算暂时不好踩雷,也能借此打击妖佛之宗,令其伤筋动骨!”

“前往寺庙的礼佛之人变少,佛寺再想增添新鲜血液,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至于武悠提出的问题:

不去佛寺,哪里来的佛经?

这还不简单!

妖佛在灵山打造的雷音寺里,收纳了天下佛经。

只要去一趟灵山,取回的佛经足以让武悠一生都无需为此发愁。

至于佛陀是否会拒绝……

考虑到江贺已经刷成佛敌的声望,以及沦为妖魔之窟的灵山,别说求取真经了。

他直接带武悠过去,指不定佛陀一看。

嗬,谁点的外卖?

当场就把两人生吞活剥了。

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并不低。

但是……

明知道可能会发生这种事。

江贺自然也可以提前应对。

“佛陀又如何?”

“不过是一头窃了佛名、基于病态的心理,占据了一座山,就称作灵山;建了一座庙,就号称雷音寺;拥有一点力量,便自称佛陀如来的妖祟罢了。”

“祂可有胆量,面对天下之势?”

江贺早已不同往日,成了大洛举足轻重的人物。

只要放出消息,布衣巡天带着一名向佛的孩童亲赴灵山,求取佛经,这件事自然会传遍天下。

考虑到布衣巡天与佛门的僵硬关系。

这必定成为受到世人瞩目的大事件。

世人强势围观之下。

所谓佛陀,可敢真正动手?

至于祂是否会找借口,拒绝二人借阅佛经。

江贺同样有方法应对。

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

顾月容总觉得先生不像是去求取佛经,而是去踢馆的。

说回来,竟敢亲赴灵山雷音寺,在佛陀脸上踢馆……

放眼天下,也就只有先生一人了吧?

……

江贺说要带武悠前往灵山,求取佛经。

但当三人正式出发,他却没有招来马匹,也没有使用任何增速之法。

而是顺着官路,一步步的往灵州的方向走去。

顾月容还好,非但没有任何焦躁,心里还有些高兴。

她作为四阶巅峰修士,即便背负了瑶琴,也不会因为走路而感到疲惫。

至于路途遥远、速度太慢……

与先生一起,再远的路途也不会无聊。

倒是武悠,有些蚌埠住,沿着官道走了一整天,感觉没有任何前进,忍不住出声询问。

“大人,蛮州距离灵州足有万万里之遥,我们就这样慢慢的走,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灵山?”

江贺并未直接回答,开口讲道。

“佛法浩瀚,无边无际,你就算耗尽一生的时间,也不可能走到尽头。”

“你既然决定追求无穷无尽的佛法,为什么还会困惑于脚下的道路?”

说到底,武悠不过是八岁孩童,对于经文的理解,也大多源于自己思索。

纵然早慧,也不可能有多高的思想境界。

他听到江贺的问题,若有所悟的同时,又忍不住说道。

“但是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并非是学佛之路啊。”

“得不到佛法,却又花费这么多时间在道路上,等到了灵山,我已经七老八十,又有多少时间去学习佛经中的道理呢?”

闻言,江贺笑了。

“伱不是读过佛经,早就走在学佛的道路上了吗,为何还会说这并不是学佛之路呢?”

【你携武悠出行,不骑行,路甚遥,武悠疑,何日至灵山。】

【你不答,问:佛法无边,既求佛,何困于足下?】

【武悠言:足下之道,非佛道。】

【你笑问:通读佛经,已入佛道,何来此言?】

【武悠悟,不怨路遥,于行路时诵读佛经,领会道理,佛法遂得精进。】

【你甚慰,与其同读佛经,探讨佛理。】

【你曾游万里红尘,阅遍世间百态,虽未曾修习佛经,借道门修为,以道入佛,领悟极快。】

【武悠与你交谈,明悟许多,心服口服,愈发钦佩。】

世间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

尤其是那些性质纯粹,不掺杂任何法门,只是陈述理念与道理的经文,有少许相似之处也极为正常。

这种情况下,那些在道学佛学上造诣极高的人、以及经历丰富,阅尽红尘的人,往往能很轻松的领会经文中传达的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