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从怎么也没想到,郭威随手推荐一个人,居然推荐的后周宋初宰相,并且还是他自己当皇帝时的宰相。
林从忍不住问:“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属下不是刚刚说过了么,属下帮您打听京城有没有青年才俊适合做文书的,本来也只是碰碰运气,结果谁想到居然还真有人听到风声来投,这不就在这了么。”郭威随口说。
林从木然看着手中的大红帖子,又仔细看了看,确实是范质没错,而这个名,应该也不至于太多重名的吧,再加上这位中过进士,那就应该是范质本人。
这位后周、大宋名相就这么到他手上了?
居然还是自荐?
林从一时间风中凌乱。
林从真想对范质说,你孬好也打个名声等我三顾茅庐啊,你这么上赶着,我有点感觉不真实啊!
林从心中一万头草泥马飞过,面上却不显,收了名帖,对郭威说:“这人你先注意着,我找人查查,要是没问题,你就带他来。”
“郎君放心,我晓得,这个人就在礼部做小官,其实不用属下关注,他也在那,郎君要是想见他,给属下说一声,属下去叫他过来就是了。”郭威丝毫不当回事的说。
林从看着郭威的态度,再到这位名相的历史地方,嘴角抽抽,摆摆手让他走了。
等郭威走后,林从就吩咐人去查了一下这个范质,又知道这个人在礼部,林从还托人去礼部找人礼部尚书,询问了一下这人的情况,林从甚至还去了一次政事堂,看了一下当年科举的卷子。
林从突然发现,他挺有干政审的天赋的。
几天后,经过多方考察,林从现在非常肯定的确定,这位确实是历史上后周、宋初宰相范质。
林从通过调科考的考卷,礼部尚书反馈和走访调查,发现范质自幼聪明好学,九岁能作诗文,十三岁熟读诗经,十四岁就已经开始在老家收徒讲经,二十二岁进京科举中进士,妥妥的青年才俊。
并且,家学渊源,其父现在正在郑州防御使下做判官,判官、掌书记都是文书一类的官员。所以他必定也很熟悉文书类的活。
如此看来,他确实挺适合做他的掌书记。
至于这位如此有才华的人为啥到现在还只是个礼部小官,还上赶着来毛遂自荐呢。
这就不得不说唐、五代时期的科举,和后来宋、明、清的科举不同,后面的科举,是三年一考,考了直接是天子门生,然后就给官做,非常成熟的科举体制。
但唐、五代并不是这样,唐、五代科举还正处于发展阶段,并且还是百花齐放阶段,唐、五代的科举是一年一次,并且遇到皇帝登基、或者有什么事还加恩科,所以一般一年还不止一次,并且他还不像后面就一科,后面朝代一般只有进士,而唐朝,有进士、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几十科,也就是你无论学啥,都可以来京城参加对应科考试。
甚至,还不止这些,如果朝廷突然遇到个什么问题,也会临时设置个科目,招收对应人才考试。
这就导致唐朝、五代每年考中的人数十分庞大。
唐朝、五代并不像宋、明、清,三年就几百个,一经考中就吏部安排做官。唐、五代的举子,考中后,是自己拿着自己考中的成绩去找空缺做官。
所以唐、五代的科举,其实更像现代的大学文凭。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等着吏部选拔,吏部也每年会放出一部分空缺,但这个得凭运气凭实力凭人脉,一般得五六年才能轮上,所以大家科举完,中了进士,中了明经,或者中了明算,都是自己先找工作。
而范质,就是在几年前中了进士后,就留在京城,然后谋了个礼部的空缺,这两年已经升到员外郎了。
其实员外郎也不低,是礼部二十四司一司的长官,从五品。
只是在京城这个遍地是gāo • guān的地方,就很普通了。
所以范质要想升迁,就得进一位大人物的眼,然后有人扶持,而林从这次放出风声打算选个文书,就被范质上了心。
林从虽然平时没觉得自己是个什么大人物,但那只是他自己感觉,林从的出身,在他娘改嫁给李嗣源,他就已经吊打京城大多数人,而现在就算李嗣源去世,他因为自小长在宫中,人脉也非他人能比。
就例如:林从有点事想见皇帝,只去通报一声,就能见到石敬瑭。
可对于京城大多数官员,一辈子可能都没见过皇帝,而就算朝中四品官员,想要单独面圣,那都得需要机遇。
所以说很多时候,朝堂上的事,并不是只以品级和势力定。
而范质,也是看中林从是天子近臣,得知林从需要文官,才来投。
调查清楚后,林从对范质也算比较满意,除了未来名相名声的加成,范质本身学识不错,也适合做掌书记工作,如果见面后脾气相合,林从就打算选他。
于是,林从通知郭威,让郭威带范质见他。
不过由于林从住在宫里,不好带人进宫,所以林从就让郭威明日带范质到他家,然后林从去他家。
第二天,林从就去了郭威家。
郭宅
林从这次去郭家,郭家已经大变样,郭家宅子变大了不少,看样子是把周围买下一部分,扩建了下。
林从看着挺高兴地,这起码说明这几年郭威跟着他混的不错。
郭威的夫人柴氏已经在大门相迎,看到林从到了,就前来行礼。
“见过郎君!夫君说郎君今日来,就让妾身前来等候,他自已去请郎君要见的人,等下就来。”
林从笑着扶起柴夫人:“有劳夫人了。”
林从看着柴夫人身后高挑俊朗的少年,有些不大敢认,“这个可是你内侄柴荣?”
柴夫人笑着说:“正是,不过妾身和夫君久无子,已经收了阿荣为养子,如今是郭荣了。”
林从听了笑着说:“原来是这样,郭威这家伙,竟然也没给我说这事,差点失礼了。”
林从从身上摘了个玉佩,递给柴荣,“你爹八成忘了说,呐,这个给你做见面礼,郭威既然跟我,你也算我家儿郎了。”
柴荣上前双手接过,“多谢郎君赏赐。”
林从拍拍柴荣,开心地说:“我当初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你和你爹好像父子一般,如今果然倒真成了父子,这真是个好事。”
柴夫人听了也很高兴,“郎君说的是,当初我一见阿荣,就觉得十分亲切,后来养得久了,实在不舍得让阿荣离开,这才和夫君商量收了阿荣做养子。”
林从听了点点头,问:“那阿荣现在干什么,之前听老郭说阿荣想学茶道,可如今你们既然收养了阿荣,那老郭身为武将,子承父业,是不是得改改。”
柴夫人点点头,“夫君也这么说的,阿荣小时候本来大哥想让他学做茶商,他小时候做了阵茶童,后来又跟着茶商去南方贩茶,竟然小小年纪就赚了不少钱,不过后来我和夫君收了他做儿子,夫君就有意让他入军中,所以如今就不做生意了,这两年在家中习武,夫君的意思是等军中有空缺,给他花钱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