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数年前高宗李治重病之时,武后选择的,是想方设法将高宗移至洛阳。
长安城是李唐王室的聚集地,又有旧势力盘根交错。尽管武后与他们斗争了许多年,但大唐毕竟是李家的天下,武后深知要蚕食一棵巨大的树,必须小心谨慎,让树死得毫无知觉,她一早便为权力的转移做好了准备3,洛阳的谢家便是她数十年来精心奠定的基础。
而谢泠祐作为谢氏最出色的嫡孙,成为了武后政治生涯中最为得力的帮手。
高宗崩逝于洛阳之时,谢泠祐就在身边,他深知那一刻武后的悲伤是真实的,她与李治相依相伴三十载,她对李治并非虚情。
李治亦在遗诏中写明:“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这份遗诏让武后悲喜交加,它赋予了武后一部分权力,但又给了她限制。“不决”,只有新帝李显在没有办法决定之时,她才能给出建议。如果李显什么事都能亲自决定,哪怕是肆意妄为,武后的权力便无法施行4。
而谢泠祐深知李显为人荒唐、才智庸碌,在治国上无法与武后相比,因此他睿智的帮助武后解决了这个困局。
太子登基的手续要在高宗驾崩七天之后才能办好,高宗遗诏并没有说明这段时间的掌权者是谁,这给了谢泠祐一个很好的机会和理由,他以“孝为借口”提出由武则天代替太子行使权力。谢泠祐抛砖引玉,武后立即对李显道:“是母后没有体会到你的为难,你现下定然为你父皇的驾崩神伤,那那你便好好守孝,等到孝期过了,再处理旁的事由吧。”太子自然无法反驳,只能谢恩,因此武后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二十天的时间。
在这短短二十日内,武后先安抚了李唐宗室,将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以及李唐宗亲升官,来堵住李唐王室和天下人的嘴,又马不停蹄的调整宰相班子,提拔小宰相,再控制中央禁军,紧接着又设立了心腹阵地四个——故乡并州,易守难攻的益州,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大唐第一发达城市扬州5。
她用短短二十天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必然需要强大的助力,东都的谢家以及她最为信赖的臣子——才高八斗,文武全才的谢泠祐。
谢泠祐作为武则天最为倚仗的心腹,他深知在武后的心中有两根线,一根是她为rén • qī,为人母,为人挚友的真实感情;而另一根则是她作为天下最成熟的野心家,实现她政/治抱负根线——遇阻必诛,毫无感情可言。
武后方才欣赏骆宾王的才学是真挚的,但对于阻挡她称帝之人,便只有死路一条,连骨肉至亲也不例外。
“文采虽妙,其心却反,臣以为可派李孝逸率兵平叛。”谢泠祐洞悉着武后的心思。
李孝逸是李唐王室,出类拔萃,谦逊随和。曾在仪凤三年,将扰唐的吐蕃军打的落花流水,能是一文能武的儒将,且此人是李唐宗室和武后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双方互相防备互相猜忌,可李孝逸却能得到双方赞赏。此次骆宾王讨武,打出的既是匡扶李唐王室的旗号,那便让李唐王室出面迎击,连李唐王室都拥护的皇太后,骆宾王又谈何出兵匡扶李唐呢?5
谢泠祐此计,无疑是给了对方一记响亮的耳光。
同为绝顶聪明之人,武后自是深以为然,她果决道:“封李孝逸为骠骑大将军,率兵十万,讨伐逆贼!”
众臣俯跪领旨,离殿。
他们走后,武后神色和悦道:“他们走了,便不说国事,说说家事吧,祐儿,你娘亲尚安?”
“回姨母,阿娘在东都安好,心中十分惦念姨母,命祐儿带来了亲手缝制的香囊。”
太监将那香囊传给了武后,她放在鼻下浅嗅,露出个暖笑来:“从前我与你阿娘一处在并州乡间长大,她惠质兰心、心灵手巧,总能做出最好的香囊,而我却不擅此道,虽一别经年,这香囊依旧是你阿娘做的最好,替我谢谢义妹。”
“是,姨母。”
“你今次来到长安城,是带着音儿一并来的?”
“因怕节外生枝,便只说回长安修缮旧宅,有舍妹清音同行,更无可疑。”
武后点点头:“办得好,你向来谨慎,我倒放心。另外,长公主下落之事可有进展?”
“那不良人已侯在殿外。”
“传。”
“传不良人觐见——”太监一声长喊,宋三娘跨过朱漆门槛,跪在了武后面前。
她局促不安的偷偷瞄了瞄谢泠祐。
谢泠祐冷道:“把你知晓的,一五一十禀给圣人。”
“是。”宋三娘行了个稽拜大礼,又将自己是如何在宴饮之中发现了那副画轴,里面如何藏匿着,当年被武后偷偷调换送出宫的长公主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