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唐玄宗走上前来,“这月轮西坠,玉宇浮沉,又是春秋移换,你我才得重聚,这一年相思之苦好难安顿。”
一句说完,台下的叫好声戛然而止,随即就是嗡嗡的议论声,充斥着整个大厅。秦霜当然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他的声音变了,被酒浸哑了,没有以前好听了。白琼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下,也没做理会,接着往下唱。
杨玉环回宫之后并没有见过李隆基,算上之前回娘家的时候,差不多得有一年多没见过他了。此时见他突然出现,竟是落下泪来。这一年来,她可算是尝尽了相思之苦。但是她也知道,后宫的女人,谁能荣宠不衰。总有新人顶替旧人的一天。又是七夕佳节,眼看天上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自己却是从日出盼到日落,才盼来了这么一个人。想到这里,杨玉环不由得悲从中来。
“妾妃惶恐,今宵有一言启奏。妾妃多蒙陛下宠春,三千宠爱尽在一身,只恐这日久恩疏,只怕落得这团扇秋风之叹。”一边说,一边擦眼泪。
李隆基离开杨玉环的这段日子里,也是想她的很,自知自己实在是离不开她。多少新人,也不及她一个好。李隆基安慰她说不会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杨玉环只是自顾自的抹眼泪,并不搭理他。李隆基于是拉她一起,在这长生殿前,对着满天星光盟誓道,“双星在上,我李隆基。”
杨玉环接上,“杨玉环。”
“恩重三生,义同一体。”
“愿生生世世,共为夫妇。”
“天长地久,永不改变。”
“天孙有灵,实闻斯语。”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他们就这样一人一句的往下念,念完觉得还不够,便有一人一句的唱了起来。唱的是一段西皮原板:
“杨玉环长生殿前今宵盟定。”
“与妃子结夫妇世世生生。”
“赐金钗与钿盒死生守定。”
“天上星地下影照我长生。”
两个人一番情深意切的样子,让人感叹真正的爱情也不过如此。牛郎织女耐得住寂寞,等得起一期一会,人也是如此。不论分离多久,总还是惦记着那个人。人生几十年太短,如果有来生,如果有百年千年乃至无穷尽的时间,只要知道这个人在那里,知道他一定会找到自己,那就愿意等下去。
第32章
然而老话说得好,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就在他们盟誓后不久,安禄山起兵。前一天还在欢庆寿宴,后一天就被逼至马嵬坡。三军哗变,杨玉环兄长被杀。正在杨玉环担惊受怕之时,外面叛军传进话来,说是不杀杨玉环绝不退兵。李隆基里边还在犹豫,叛军在外边步步紧逼,一定要她死了,才能显出他们更胜一筹的威风。迫于情势,杨玉环自愿赴死。李隆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高喊着万万不可,宫人却是没费多大力气就把他拉走了。
到头来,杨玉环还是孤身一人。
曾经她为了那人,冒着世人的唾骂,破了礼教,别了古佛青灯。十年韶华弹指过,她享过乐荣华富贵,却没求来自己最想要的一心人。曾经她的丈夫弃她而去,留下她和一柄拂尘。如今她的丈夫又一次弃她而去,竟是连条生路都没给她留。
“龙武将军枉护驾,马嵬驿逼我丧黄沙。君妃恩情成虚化,只留冷月照梨花。”
一颗老树,一条白绫,这便是她的归宿了。
时移世易,二十年后,唐玄宗已是两鬓斑白。又逢七夕,已经是孤家寡人的他,追忆起昔年他与杨贵妃的种种,不由悲从中来。
“想当年困马嵬,军心浮荡,可叹我时势的君王少了主张。倘若是挺身出晓瑜兵将,难道说叛乱者敢犯孤王。羡牛女今夕相会在鹊桥上,孤确是愁千状,泪两行。”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倘若”,人没了就是没了。凭你有多少悔恨,多少对不住,生前不说明白,死后哪还有什么机会再告诉她。杨玉环大约是恨他的吧,恨他软弱,恨他把她当做筹码,恨他留她一个人在那荒郊野外。李隆基想到这里,更是愁苦,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酒,期望借酒浇愁。
一时间恍惚睡去,睁眼竟是二十年前的长生殿。若非要说有什么区别,眼前这个长生殿多了几分仙气,周围站着的宫女也是衣带飘飘,不像是人间能有的。李隆基再向前仔细看,庭院中那一身素服,凄凄切切的唱着对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不是杨玉环还是谁?
他连忙箭步上前,拉住那神仙一般的人细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竟是一点都没老,而且心里一直都念着他。李隆基刚要向她解释,要把自己这么多年来想说却没处说的话通通告诉她。他明白自己对不住他,也明白自己没脸再见她。杨玉环却打断了他,她说她并不恨她,做君王本就有万般不得已,她全都明白。这么多年过去了,再多的恨都小了,能再见他一面,已经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