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又见梨花开> 第106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页(1 / 1)

小提琴声起,一群红上衣蓝裤子的女生丛侧边提着篮子迈着小碎步上来了。显然,秋天到了,音乐也变的喜庆了起来,手风琴的声音,笛子的声音,古筝的声音,合在一起交织出一幅华丽的乐章。男生们也站起来,开始跟女生们一对一对的跳起了双人舞。劈叉,托举,一个个的高难度动作纷纷上场,台下一阵阵的叫好。

大约是台商热火朝天的景象感染了下面的人,居然有一个小朋友从观众区直接跑到了台上,跟着他们一起跳了起来。这小男孩牵头留了一撮毛,后面拖了一条小辫子,随着他一蹦一蹦,辫子也一甩一甩,逗得台下哄堂大笑。他的妈妈本来想要去抓他,谁知这小家伙鬼精鬼精的,一下就钻到了中间的位置,他妈妈也不好意思进去,就只能在侧边小声地叫他。但是小男孩蹦的开心着呢,丝毫没有要搭理他妈妈的意思。

随着这段欢快的音乐结束,众人纷纷退场,靠中间的一个男生拉起小朋友的手,带着他跑下了台,把他交给了他的妈妈。他妈妈连声道谢,带着他坐到后面去了。

大提琴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暗示着冬天到了,万物肃杀。正好一阵夜风吹过,大家都打了个哆嗦。上来的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女生,她的行动也要比前几幕迟缓的多。但是别看这动作慢,大开大合之间,需要极好的平衡力,和极大的力量做支撑。这一幕更像是苏联传统的芭蕾舞,脚尖着地,缓缓旋转,十分优雅。台下的人都屏气凝神的看着,生怕出的声音大了,惊扰了台上的人。

随着音乐声音渐渐地弱了下去,她也缓缓谢幕,跑下台去。

笛声再次欢快了起来,文工团所有的人,包括乐器组,都手拉着手上台谢幕,演出终于结束了。

送走了乡亲们,他们一路奔会招待所,灌下了早就准备好的姜汤。又打了热水,把手脚都泡了一遍之后,早早地都歇了。

--------------------

我本来是想全书的剧目都得有个出处的,但是这个实在是找不到了,就编了这么一个《四季》。我一开始看到资料说,我们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就有引进西洋舞剧,包括我们也有非常伟大的大师去创作新的儿童舞剧,我就以为五十年代也会有的。但是并没有,我们熟悉的白毛女什么的都是六十年代的,还有很多影视节目里出现过的舞剧是七十年代新排的,五十年代初就已经成型并且可以下乡演出的没查到,如果有谁知道请跟我说,我可以把这段给替换了。

第51章

随着他们的排练,成型的剧目越来越多,他们也随之迎来了演出季。进城汇报演出,下乡巡回演出,一场接一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京郊河北一带的农村搞演出,能进城的机会真的是少之又少。

陆鸿文他们今天要去的这个地方比较偏,从县城出发经由省道一路向西,一直走到一个丁字路口。向北拐的那条小路就是通往东兴乡的路了,可惜路太窄,卡车进不去,全车人只能下车步行。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一开始他们还怨声载道,现在都习惯了,纷纷从车上跳下来,顺着路往前走。

这种时候最倒霉的就是器乐组了,小提琴啊琵琶啊这种小一点的乐器还好办,大提琴啊古筝啊的,基本全靠男生们扛着,一路小心的避开各种水坑。

谁知道今天这路格外的长,从吃了午饭就开始走,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都不见到。

“指导员,咱别是走错了吧?刚才那老乡不是说拢共就十多里地么,俩小时就该到了,这眼瞅着要五点了。”队伍里的一个人吆喝了一声。

周如海拿出地图看了看,“是这条路啊,从这个省道往西,就这么一条路……没错啊?要么找个老乡问问?”

然而四下里望去,那有什么老乡,荒郊野外的,只有路边两排树被风一吹哗啦哗啦的响。没辙,总不能睡在大野地里吧,一群人只能埋着头继续往前走。

现在虽然是开了春的天气,但是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就开始冷了。有些女生已经开始把手缩在袖子里,搬乐器完全就成了男生们的活儿。

到了晚上七点多,好容易眼前看见了楼房,凑上去一问,还真的就是他们要去的东兴乡,一群人可算是松了口气——这要是再不到,今晚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他们再往里走两步,就见一群人赶着牛车出来了,其中一个人看见他们,一个箭步冲上来,“哎呀,是文工团的同志吧!可是等到你们了!我都以为你们迷路了,正在盘算着要不要顺着路去找你们呢。”

这个人叫王兴邦,是负责接待他们的。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上身穿着一件藏蓝色的厚棉袄,布料洗的有些发白了,胳膊下面经常摩擦桌子那块打了好几个补丁,不过收拾得很齐整。下面的裤脚处沾了不少泥,他也不太在意。用他自己的话说,总在田间走,老去管那裤腿,不知道要耗多少精神,没必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