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关雪这一天走下来,不但分毫没伤着,还牵着一位姑娘的手进来了。
萧道尚一见那姑娘打扮,就猜出些什么,猛吸一口冷气,瞬间破了功:“……好家伙,也没让你把别人拐回家啊!”
谁料燕关雪还一早准备了话术,直接从她的痛点开始掰扯:“老师,您不是老说缺人帮您打理旧书吗?我反正是没法分身了……再说咱也不怕多一个人吃饭是吧……”
萧道尚一听更气,指着燕关雪鼻子道:“你你你……别打幌子,如实交代!”
燕关雪生怕她要赶人走,忙慌慌张张地解释起来:“啊这……说来话长……哦长话短说,对,她说她的名字叫‘清’,这兵荒马乱的……
“您之前不是说那个姓曹的、还有那个姓段的已经看不惯对方很久了,可能过段时间要在眼下这地界打起来了吗……
“她也是从之前的混战里逃出来的难民,无家可归的。哎哎哎您别那样看我嘛,人家从前是大户人家的……邻居!哦对,邻居,蹭着读过几年书的,绝对能帮您……”
萧道尚并没有消气,但听了这些,再转眼去看清,又觉得那孩子怪可怜见的,不知道从哪里发作。
她便闭了眼睛,理顺了气,撇开一边的燕关雪,拉住清的手问道:“你别管这死丫头说什么,你只说实话,她怎么你了,你就这样跟她回来了啊?要是是她不对,我绝对会给你个公道。”
此时天已经快黑了,燕关雪见萧道尚没赶人走,连忙进屋里去,拿了件外衣,给清披上。
清一直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辈,还有这个脑子明显缺根筋的姑娘,轻声答道:“她说……我那样下去不是个出路,还说……要教我怎样顶天立地地活着……”
--------------------
第44章【第43章】那年雾失楼台,翻作青丝暮雪(2)
(5)
果然如萧道尚预料的一样,战火很快就烧到了京津地区。
由于气候条件好些,经济结构相对平稳,兵燹之灾在南方的烈度总是低一些。所以在燕京没逗留几月,燕关雪与清便随着萧道尚慢慢往南迁去。
因萧、燕二人都有本事傍身,对可能的变故也早有估计,因而这一路南下虽然颠簸,但物资充足,也没有遇到什么大麻烦。
只是沿途村镇或多或少受到战火波及,几人也不是总能找到住处,隔三差五就要在野外歇脚,入了夜都不敢点火,生怕给附近安营扎寨的地头蛇碰上。
夏夜留宿野林,蚊虫颇多,也亏萧道尚总爱带些草药干货在身边,挑出些金银花、紫苏、薄荷、丁香、艾草、石菖蒲,再用布袋子绑了,挂在身上,倒也管些用处。
但是,似乎日子一久,被蚊子叮咬多了,几人竟都变得不那么招蚊子,渐渐连那布袋子也懒得挂了。
自打上了这贼船,不用挨饿,清的身量虽然还是有点瘦弱,却也不像初见时那么单薄。加上燕、萧二人也教她些强身健体的路子,又一路走一路看的,她的性子里也开始多了些“淘气”——萧道尚是这么说的,并对此大为痛心,时不时埋怨燕关雪带坏人家好孩子。
可燕关雪跟清更熟络,她知道,那些原本就是清的天性,之前只是没释放出来而已,所以对萧道尚的埋怨总能成功反驳回去。
又是一天黄昏,三人仍在林中赶路,所幸没过多久,就根据附近植物分布情况,摸索到了一条小河边,安歇下来。
燕关雪爬到树上去,眺望着不远处还算安宁的乡村,一边估算着日子,一边低头看了眼还在看书的清。
清手里拿着的是本崇祯年刊印的一版《天工开物》,一路上都在翻,此时正看到《陶埏》一节的“瓦”篇,还想着等有地方落脚后,能不能帮着修葺屋子。
燕关雪见她专注的模样,不禁叮嘱道:“清清,别再看了,伤眼睛的。”
清这才发觉天暗,便收了书,抬头看见那人上了树,也按捺不住地问道:“阿雪,能不能教我爬树啊?”
“啊?好呀!”
燕关雪一笑,忙从树上跳了下来。
清的悟性很好,等天全黑时,两人便都坐到附近最大的那根树枝上了。
点点萤火在低矮的灌木中明灭,彼时,萧道尚正从河边提一桶带月色的水回来,见那二人并坐长谈,只是笑着摇摇头。
明月照山木,荒村绕夜萤。翻翻云渡汉,历历水浮星。
空气里除了草木的清香,还有一些淡淡的药味,不觉暑热,只有微凉。
燕关雪背靠树干坐着,想起些什么:“清清,你好像没说过自己姓什么哎?我和老师都不是中原人,还是来这里后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姓。可你不就是这里的人吗?怎么也没有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