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话声音不大,但是郎胭的听力很好,她凝神屏息仔细地听他们的谈话,大概内容是,一男一女是对夫妻,他们孩子生了怪病,想请刘师傅去家中做法。
刘大师跟着那对夫妻走了。
郎胭笑道:“刘师傅真行,出任务还能赚外快。”
“什么外快?”村长回来了。
郎胭忙道:“没什么,村长你终于来了,我家许总在等你。”
许深深和许鸿卓,两个项目组,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这些村干部们都看在眼里,当然选择许深深。
村长表现出很强的配合意愿,但提到搬迁总是愁眉紧锁。
许深深看出端倪,询问村长:“村民不愿意搬迁,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村长重重地点头,深深地叹一口气:“唉”
“到底是什么原因?请您告诉我。”
郎胭好奇地动了动耳朵。
村长沉默少许,缓缓看向窗外,浑浊的眼球中映出青翠的山峦。
“是为了山里的桃花庵。”
据村长所说,胪山的山坳里有一座南北朝时留下的尼姑庵,因为庵里有一棵大桃树,叫做桃花庵,山脚的村落也以此命名。
到了近代,桃花庵早就荒废了,只有猎户和药农偶尔会在那里借宿。
村里的人都没有去过桃花庵,但是桃花庵的故事代代相传,村里每一个人都深信桃花庵的存在。
原来是这样。许深深说:“就算这样,桃花庵已经荒废了,它在深山里,和村子没有实际联系,为什么大家为了它不肯搬迁?”
“你们很难理解,对吧?一开始我也不明白,因为我是外乡人,十几年前从别的村调过来的。”
村长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我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娶了这里的媳妇,生了小孩,渐渐融入这里的一切,即使我的童年没有桃花庵的故事,现在我也觉得桃花庵是村子的一部分,它承载了村民的记忆,还有这片土地的历史血脉。”
许深深稍微有点理解了。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就像很多人并没有亲眼看过长城,但不论身处地球的某一个角落,只要提到长城,就能想到祖国。那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的记号。
许深深沉思一会,态度诚恳:“村长,我会把桃花庵村做成历史遗迹保护项目,以此为依托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村民可以选择留在景区,也可以搬去河络镇。”
村长激动地站起身:“如果这样的话再好不过了!许总你确定吗?如果确定,我明天就召开村委会会议。”
许深深笑着点头:“当——”
“我们不确定。”郎胭突然打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