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百废待兴,士兵一边训练,一边种田,王府产出也供应得上,后头王爷到了十三岁,皇上着人为王爷选派新的侍卫队,五皇子的私兵除了一些年龄尚轻体质优异的可以被收编,其余都须得被清退。
“王爷不忍他们没有去处,王爷真的看着冷清,实则是个心怀大爱之人,为了把这些士兵都安置好,决意做了商贸。”
秦江昭不知这其中还有这样的故事,颇为震惊,震惊之外,心情也有些沉重。
她很难想象,赵云琅决心沿着他父王当年的路线拓展商贸,用以去安置他父王的私兵是何种心情?又是怎样的孤独?
第45章
秦江昭又想起偶尔会在府内看见走路虎虎生风的一些人员来寻赵云琅,她抬头对着钱管家询问:“或许,这两日来王府人高马大的那几人是?”
“没错的,王妃”,钱管家恭顺道:“那几人正是管理海上商贸的管事和船长,您和王爷大婚前几日商船刚回来,过几日又要启程了。”
秦江昭又翻了翻账簿,思索了片刻:“我看出海商贸是晚了两年才开启的是吗?”
“是的,原先那两条商路,贸易进行得十分顺利,利润可观,王府因此也在一些地方开了商行。有了收益,王爷就宣布着手建造商船,商船建了两年,故海上贸易如今不过两年多。”
秦江昭颔首,怪不得从海上带回的货品繁杂,且多是被直接按照原材料在售卖,未衍生出太多成品,也未打开销路,秦江昭将要点记下,等回头再去商行看看再说。
秦江昭又跟钱管家聊了许久,就坐在书桌前,边看账簿边记录。
刚在两条商路进行贸易之时,大盛还未起战乱,形势良好,经济也繁荣,故以王府的财力,不断扩大贸易,盈利非常丰厚。
后战乱又起,每年从大盛销往外国的货物,依然很有市场。
但进口回来的货物中,交换回来的马匹成为最为紧俏的,进口的砂糖价廉,销量一直很好,而香料昂贵但奇货可居,只是琉璃和玉石珠宝等,非为必需品又是高奢之物,不太能卖出去,好多都被赵云琅购置,收到了私库。
端王府外贸主要出口茶叶、丝绸和瓷器,茶叶是在外地购置的茶田,分派了一些五皇子的私兵过去,需求大的时候,也会从当地采买茶农的茶,而丝绸和瓷器,端王府并没有技术,故而入股几家织布坊和瓷器厂,出口的便是这几个厂的产品。
若说对外贸易什么的,都是有经验的人在打理,秦江昭了解的也不多,但商行售卖的货品什么的,秦江昭觉得她可以去仔细查看一番,帮忙给一些滞销品找找销路。
京中王府独有或者入股的作坊,她也得都去逛逛,小铺子小打小闹就算了,前期投入太大的产业,尤其是影响商贸的厂子,她须得评估好风险,加强管理。
秦江昭看王府早年,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店铺租金和田产,并未开设钱庄,也没有大规模的作坊。
亲王的爵位俸禄相对而言,是很高的,秦江昭想赵云琅早年估计也没有赚钱的野心,做出这番产业的初衷,大抵还是希望他父王的一众私兵,能被妥善安置,也能有用武之地。
王府上下几千张嘴,光靠亲王的俸禄和先王先王妃给存下的家业,确实远远不够,秦江昭决心要帮赵云琅分担一部分责任。
赵云琅未来要在朝中任职,这些年也都一头扎在学业里,很多事情他该是花了心思,把握了大方向,但主要还是在做决策和出钱,太过具体的细节,他都无暇了解。
如今王府的摊子铺得这般大,秦江昭就须得把府内府外的事务上上下下地理清楚,改定的规矩、该有的监管措施一定要到位,因此她最近须得和管家好好探讨一番,将府内府外立好了规矩,进行规范化管理。
此外,除去税收和支出,王府每年的净收入仍然是个不小的数字,战事完毕了,每年无需捐献,这笔钱要拿来做什么,也需要重新规划。
就她和赵云琅俩人而言,并不会需求太多金钱,除了继续投入到某些产业当中,这笔钱须得用得有意义,捐赠或者让钱重新流入市场,是王府该为大盛效的一份力。
总之,要考虑和忙碌的事情有很多,账簿也不过匆匆看了一下主要产业的,秦江昭深感前路茫茫,但这些事情还需要稍往后放放。
因为最近,正好赶上秋收时节,她的水稻该收了,王府的一些田产也到了收获的时节。
如今,农田里的产出也不必捐到前线,秦江昭最近要把这些安排好。
下午的话,是要派人去把湖中的藕都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