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此处的基地只被划为备用基地,作为一条退路,因为毕竟基地建立在高原之上,存在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等等恶劣的生存条件限制。
却没想到事出意外,最终他们还是用上了这片基地。不过有一点好处是在这片高原基地中储备了足够的粮食(达到总储备量的80),因为当初的考虑便是此处最为安全,所以运来了最多的粮食暂存此处,想著末世危机爆发后若是其他基地能够运转,也可从此处供给其他基地,毕竟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
眼下看来,这个考虑真是恰合了天机。
基地被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等级,这等级划分存在利于管理的必要性,是末世生存下的必然选择。
也因为他们提前知道了末世危机,所以做足了准备,国家机器运转,在“不差钱”的外汇储备供给与空运加急的催促下,他们从全球各处买来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例如应对极端天气下的棉衣棉被,消耗性医药用品,耐耗的品质型军需用品,全球性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最丰富种质资源库,组培实验室,自动化无土栽培设施等等……
虽然时间短促,但在整个国家的运转下,在国家智库的日夜讨论配合下,他们已然做足了他们所能做的最充足准备。
沈玨他们一行足足近十万人并非是第一个到达高原基地的,这些天陆续奔往高原基地的一批又一批,每一批都有几千到几万不等人等,毫无疑问,沈玨他们这一边是至今成功到达此处存活人数最多的。
而其他批次的人,多少有在路上因为各种原因而折损的。
所以当沈玨他们那一批次的人到达高原基地后瞭解到其他批次的情况,都在心里有劫后余生之感,原本对沈玨他们没有多大感激之情的在此刻也生出了庆倖与感激,无疑又为他们送上了一波生存值的加赋。
第200章废土本我老攻呢?
“卫星通讯恢复了……”
“其他国家的情况如何?”
“西方那边据说他们的方舟被一伙民间发展起来的起义势力给夺取了。”
“起义势力?他们真能搞得起这样的东西吗……”说话人声音中有些嘲讽。
西方的民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这也要多亏了他们政府一直以来暗中实施的“愚民”政策。
西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东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同样的一句话,只是断句的不同,却暗合了两方不同国家的真实情况。
只能说圣人之言不愧是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