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商籍,又拿下了方山,黄雄英已经准备好要一展宏图了。
不过想要开发方山,需要的钱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以黄雄英的当务之急,是要把酒和盐这两样东西的生意给做起来,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做一名煤老板。
事实上做一名盐商比挖煤要赚钱得多。
但是黄雄英并不想利用盐去长期的去赚钱。
因为盐,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国本。
朝廷需要通过控制盐来控制整个社会,而且盐税收入巨大,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极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任由私人控制食盐买卖,很容易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官方控制的话更易于平抑盐价,稳定市场,稳定社会!
所以,黄雄英卖盐是通过了曹国公李景隆的关系,搭上官府这根线,通过官府来卖盐。
也就是说,黄雄英负责制盐,终端销售还是官府。
而李景隆的作用其实就像是一个中间商,而且打着曹国公的名头,官府也不敢压黄雄英的价钱。
黄雄英的计划是利用盐赚到一部分钱之后,就把制盐的方法上交给朝廷。
毕竟盐这种东西,牵扯太大,而且上交给朝廷,也算是为大明朝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至于酒这种东西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酒水这玩意,不像盐那样是必需品,朝廷的管控也不会那么严。
而黄雄英酿出来的酒,是根据系统给予的茅台制酒法制作出来的,堪称极品。
这东西在后世本就是奢侈品,也只有权贵才消费得起。
放在这个年代更是稀罕。
要赚,那就赚权贵的钱,因为权贵的钱多,而且好赚。
带上郭氏兄弟,黄雄英便出了小院。
有了酒水,还需要找一个地段好一些的铺面,盘下来或者租下来,好销售酒水。
应天府,大通街。
应天作为大明的都城,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
大通街临近紫禁城,街道宽阔笔直,地面上铺着青石板,应天府最热闹的一条大街之一。
街道两边,大抵都是三层楼高,挂着各类招牌的商铺。
卖粮的,卖布的,卖糖的,卖酒的,还有卖各类胭脂水粉的……
小摊小贩叫卖声,络绎不绝的行人,让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热闹,那么的有生活气息。
走了小半条街,就看见一间挂着转让牌的铺子。
黄雄英带着郭氏兄弟便走了进去,铺子里,一位颇有几分姿色,看起来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百无聊赖的坐在柜台前。
“公子,需要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