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页(1 / 3)

例如徐光启《农政全书》里提到,用石灰,或牛猪的骨头来给植物施肥。

如今去分析这些古代农药配方,不难看出这就是在给植物补充其必须的硫元素、钙元素。

食物中的化学知识远不只于此,真要聊起来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就再说一个如今厨房里必备物品——盐。

盐,在古代无疑是国家级的重要战略性物资。早在周代就有专门掌管盐的官员,称之为“盐人”。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自然资源分布不同,炼制食盐的方式必也会有区别。

例如巴蜀之地是井盐的发祥地,而内陆盐湖以山西河东盐池为最著名,沿海地区则是很早就开始煮海取盐。

各地人民不断钻研提升不同炼盐法的技能。

像是改煮盐为晒盐,又是寻找着有利于提取更多食盐结晶的小技巧。

明朝的《天工开物》就记载了一种皂角法取盐。

皂角是豆科植物,把它磨碎加入水中就可以产生大量泡沫。宋应星记载:“卤沸之际,投入其中搅和,盐即顷刻结成”。

其原理利用皂角絮凝卤水的杂质,从而促进食盐更好的结晶。在明代,此法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

有趣的是此后还记录了一句,“盖皂角结盐,犹石膏之结豆腐也”。可不就与汉朝的豆腐发明呼应上了。】

嬴政若有所思,随着一笔笔记录,他看到了朝代更迭与时光变迁中的技术传承与发展。

尽管咕咕只是简略举例,没有给出详细的农药、肥料、制盐之法,但视频里提到的大致方向足以给人许多灵感。

如今,除《吕氏春秋》的几篇农事文章,大秦没有更系统全面的农书。

徐福等方士不愁找不到新的研究内容。以化学辅助农业,将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