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烟顿在半路上,嘿嘿笑道:“我就是想问问,您是考不上,还是不想考上?”
“姑娘觉得呢?”辛弃疾反问,笑容爽朗快意。
姜烟手指点点下巴,思索到:“应该是……不想考上。”
辛弃疾的文学素养还是有目共睹的,人也不是低情商,不至于两次都落榜。
不过,对于金国这边进士录取的情况,姜烟也的确不怎么了解。
只是当时辛弃疾少时师从一名叫刘瞻的名士,与他一同学习的还有一个叫党怀英的人。
这人之后也成为了金国颇有名气的文学家。辛弃疾作为同窗,作词脍炙人口,考试应当不会次次落榜才是。
加上辛家既然一直都想回到南宋,亦或是南宋打来,收复故土,那故意考不中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做了金国的官,辛弃疾可就不那么好跑了。
辛弃疾对此只是浅浅一笑,没有作答。
在金国时,辛弃疾也并非一个孤僻的人。
辛赞父子都为金国官员,官场交际不可避免。
加上辛弃疾后来能聚集两千多人归宋,他的交际能力可想而知。
于是,姜烟就看到了可以说是鸡飞狗跳,但又谍战人生的一家。
白天,辛赞父子出门那都是金国“忠心耿耿”的官员。
回家吃完饭就要例行三问,等着宋人大军打回来,打死丫的金人!
若是遇上休息,辛赞就牵着年幼的小孙子出门,指着南方的方向带着他看大好河山,始终不忘他们是宋人。
偶尔还会遇上被人发现的时候,祖孙俩再绞尽脑汁的糊弄过去。
日子倒也平和,可归宋的心却一直蠢蠢欲动。
只是,身处金国势力范围内,就算辛赞身为朝中官员,也难免遇上排挤和讥讽。
更不要说生活在这里的普通老百姓。
辛弃疾带着姜烟走到外面,也能见到花红柳绿,也能看到做生意的小摊贩。
可更多的是被金人当做奴隶,甚至奴隶都不如的百姓在苟且偷生。
“我能集结两千人,并非是因为我广交友。而是在金国,宋人如草芥,如烂泥。就是死在了路边,那些金国人都可以毫无负担的从尸体上践踏过去。”
最苦,最难的工作,宋人做。
你的付出,得不到多少回报,甚至不被重视。
取得的成果,被金人三言两语就拿去了。
从官员到底层百姓,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