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羲摆摆手,说:“知府既然在处理公务便不要打扰,如今灾情紧急,一切以赈灾为要。”
“是,大人说的是。”巡捕官连连应和。
“这处宅子是渝州知府的?”秋羲随口问了一句。
“回大人,”巡捕官回答道,“这宅子与知府大人无关,是本地商贾听说大人要来巡视,特地提供给大人落脚的。”
“哦?”秋羲有些意外,问道,“不知宅子的主人姓氏?”
巡捕官老实道:“是沈家。”
秋羲心中了然,定是沈锦之先他一步送了书信过来,所以沈家才会专门提供一处离府衙近的住处给他。
让那些文武巡捕官退下后,秋羲将杨玉升和宁无畏叫到一处书房里。
“如今我等尚且不清楚渝州府灾情如何,两位可有什么章程?”秋羲随手沏了三盏茶,分别递给杨玉升和宁无畏一人一盏。
两人连忙谢过,杨玉升道:“朝廷收到的上一封灾情奏折距现在已有将近一旬时间,灾情瞬息变化,下官想着先去决堤的河道处查看一二,也好了解一番如今的情行。”
宁无畏则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下官抄录了一份渝州府的舆图,在上面注出了此次受灾的地点以及之前拿到的灾情概述。”
秋羲没想到宁无畏居然提前搞了在清地图,这可省了不少功夫,他接过那份在清地图仔细查看,发现此次共计六个府县受灾,包括府城杏阳。
渝州府有杏河横穿而过,这次杏河水患,受灾便是杏河流经的这六处府县。
秋羲朝杨玉升道:“明日便劳烦杨大人先查看杏阳决堤的河道,另外五处再按远近来,”他又面向宁无畏,说,“至于六处府衙县衙涉及到的灾情文书,就劳烦宁大人过目了。我一会儿先去街上看看灾民的情况,两位大人这几日路途劳顿,今日便先回去歇息吧。”
杨玉升听后说道:“灾情要紧,下官一会儿收拾一下就能去河道那边。”
宁无畏也说:“正好知府就在府衙,我现在就过去。”
秋羲想了想,他们三人越快介入赈灾事宜越好,于是没有反对杨玉升和宁无畏。
三人都心照不宣,历朝历代牵扯到赈灾之事,或多或少都会有贪污腐败滋生,朝廷派遣钦差前往赈灾,除了督促赈济之事,还有另一项任务便是清查腐败官员。
如果渝州府涉灾地官员真有贪污的,一定会在他们动作之前平账补窟窿,所以他们三个越快动身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