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过潼关,思故人
潼关。
浩浩荡荡的大军乘船穿过水门,他们可以感受到波涛在脚底起起伏伏,两岸的山川朝着自己扑面而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并非是浅薄无力的文字,它如同一幅细心描摹的画卷,是将眼前的场景深刻形象地印了下来。
它与函谷关相比,虽然两侧的山川没有那么险要,通过的道路没有那么狭长。
可潼关的城门乃是水门。
这是它的独到之处,借了黄河的险要,来使得它更为坚固。
不过在汉代,流经潼关的这段黄河水流量不算很大,远远达不到后世那样遏制敌军的效果,即使潼关水门有了雏形,可它仍然只算是普通的关隘,大多情况下是被忽视过去,远远谈不上兵家必争之地。
陈洛站在船头,江风拂来,缓缓吐出一口清气。
“江宁你这是心有触动,或是在思索何事?”项羽从陈洛身后凑过来,好奇发问,连日的赶路是颇为枯燥无聊。
他在彭城虽说已经自号为楚王,但不算在汉朝手中受封,单在名义上来说,属于政治不正确。
因此项羽是跟刘邦先回一趟关中,在那与众多功臣、刘姓宗室正式受封,再顺道将虞姬接到自己身边,带回楚地。
当然,项羽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即使他这次过来仅带了两千亲兵,可楚地的三十万士卒还尚未解散,项氏子弟基本留在那里。
要是项羽在刘邦身边出了什么事情,那楚人bào • dòng,天下复乱只怕就在顷刻之间。
陈洛侧过头去,略带感慨:“羽兄觉得这潼关水门如何,是否能成为天下雄关?”
“嗯?”项羽愣了愣。
他已经清闲了大半个月,没有操心与军事相关的事情,骤然讨论到这方面的话题,居然是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就如同后世高考结束后的学生,往往只需要半个暑假,他们便可以将所有的知识忘得所剩无几。
努力思索片刻,项羽用审视的眼光观察面前的水门,微微眯眼。
过了一阵,他是沉声道:“若是在咸阳定都,那这潼关确实算是最后可以镇守之地,但想要将它发挥出曾经函谷关的作用,那绝无可能。”
这属于经验之谈。
曾经的函谷关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秦国拒十倍之敌于关外,最终在结束纷争的战国,一统天下。
比起“老前辈”来说,这座年轻的潼关没有显露出那么卓绝的天赋。
项羽又是补充:“说到底,还是因为潼关离咸阳太近了,要真有人打到了这里,外面难道还会有援军前来支援嘛?
这潼关再多坚守个一年半载,岂又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不过是在延缓灭亡的时间,做出无畏的抵抗罢了。”
陈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项羽讲的是属于最普遍的情景。
毕竟真有敌军打到国都门口了,那外面只怕处处皆是烽火,哪还会有勤王之师。
只是历史上的那场关乎国运的潼关之战,真就不符合一般战争的基本原理,叛军打到潼关,逼近长安时,但天下人心并不向着叛军,甚至他们的老巢都不断有义军冒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潼关是相当坚挺,将十数万叛军阻拦在外。
奈何当时皇帝来了一手微操,强命哥舒翰出关应战,结果遇伏大崩,把老将军原本稳稳当当进入武庙从祀的资格,直接打没了。
陈洛是摇了摇头:“不过对于羽兄的观点,我还是想反驳一番的。”
“哦?江宁有何讲解。”项羽颇有兴致地问道,并未因为陈洛不认同自己的观点而恼怒。
“我们坐下说。”陈洛轻轻擦拭一番甲板,悠闲地盘腿而坐,“羽兄,假设潼关处的水门彻底修筑而成,那么你要叩关,那么陆路进攻得被迫分成两路,而水路进攻,则需要大量船只。”
“嗯,对。”项羽点头,“不过这不成问题,潼关前地势仍算得上是相当开阔,哪怕分成两路并进,攻势亦不会衰减多少,一轮进攻下来,这潼关遭受的压力不会比当初的临淄城小。”
陈洛用手指在木板上比划,模拟黄河,“可羽兄,若是这流经潼关城门的黄河水量增多,那么城门外的平地将会大片大片的淹掉,潼关坚固程度又会如何?
羽兄仔细想想看,你从外面进攻时的陆路,甚至会比函谷关外的道路更加狭长,甚至不能将两三辆投石机同时排开。
而伱要派出士卒架设云梯,潼关内守军只需要看守好一小段城墙,便可轻松将你拒之在外。
这样一来,恐怕羽兄得要犯难了吧。”
他之所以没有提到从水路方面进攻,不是想忽视掉它。
而是陆路进攻受阻,那么想另辟蹊径,从水路打开局面,基本上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