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两人的第一次交道,是总统先生获胜大选履职后委任布鲁克林为法官时。
但那次两人都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只不过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委任而已。
布鲁克林遭遇诬陷,出现名誉危机,那次又记者采访总统先生,在采访中提到了布鲁克林,这才是两人的第一次交集。
当时布鲁克林拿出录音绝地翻盘,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总统先生也与有荣焉,颇有一种慧眼识英杰的自豪感。
后面两人陆陆续续还有些交集,但都是通过媒体「隔空喊话」,不是总统先生被问对布鲁克林某某事怎么看,就是布鲁克林被问对总统先生某某行为怎么看。
直到几天前,两人才第二次见面。
这是第三次。
总统先生很热情,表现的完全不像一位繁忙的,正处于竞选活动中的总统。
对着布鲁克林问东问西,从天南聊到海北,颇有一种拉家常的感觉。
场面逐渐热络起来。
聊天也逐渐进入正题。
在进入正题之前,布鲁克林突然「拦」了一把。
「总统先生,您的竞选活动还顺利吗?」
等总统先生回答顺利后,布鲁克林又道
「您的竞选团队似乎有些落后了,抱歉,我这么说可能有些不自量力,但您应该知道,月初我去见过帕特里克·内斯特,他的竞选团队效率很高。」
「尽管那次聊天不是很愉快,但至少我没有被拦在门外。」
布鲁克林开始意有所指。
总统先生脸上的笑容滞了滞。
今天布鲁克林被拦在门外这件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是一次沟通不畅,是下面的人没有领会总统先生的意思,没有足够重视总统先生的客人。
可往大了说……
管理混乱,高高在上,藐视总统先生客人,蒙蔽视听,对总统先生的决定指手画脚……
那说的可就多了。
最起码布鲁克林如果将今天的经历大肆宣扬出去,在这种关键时刻,对总统先生来说,无疑是一段无解的黑料。
尤其是考虑到布鲁克林在纽约民众心中的地位,他完全可以让总统先生在纽约颗粒无收,白白浪费时间。
总统先生邀请的客人,却被总统先生的竞选团队拦在了门外,不得进入。
还是布鲁克林这样在本州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很可能会让其他摇摆州的重要人物对总统先生的邀请出现犹豫。
如果届时帕特里克·内斯特再抛出橄榄枝,犹豫的人一不小心再拒绝总统的邀请,转而去赴帕特里克·内斯特的约……
这对总统先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了。
尽管总统先生跟布鲁克林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到一定程度,布鲁克林不可能这么做,但怎么说这也是一块筹码吧。
总统先生想让布鲁克林澹忘先前不愉快的经历,挽回自身形象,布鲁克林却不是那么好湖弄的。
他要的是实惠,不是虚名。
………………
布鲁克林与总统先生的第一次会谈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结果。
一直到布鲁克林离开,会谈都没能一步到位地达成双方或者任意一方的目的。
尽管布鲁克林手握竞选团队成员无礼的筹码,总统先生依旧不肯让步。
不过这次会谈倒是增加了双方对彼此的了解。
通过这次会谈,总统先生在布鲁克林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
布鲁克林自认在「说话」这方面是有
些天赋的,不论是第一次坐上哈佛议会桌驱赶「老人」,还是三天转战数千里凭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亦或者是曼哈顿酒店会议上艰难苦熬终有成果,布鲁克林惯常会利用话术掌握谈话主动权,进而达成目的。
但他这种无往不利的「说话」天赋在总统先生面前却失效了。
总统先生不仅不像皿煮党宣传的那样傻,反而精明的很。
面对布鲁克林的咄咄逼人,总统先生诚恳道歉,却丝毫不提让步。
局面就此僵住。
布鲁克林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掌握的一点优势,总统先生不愿意率先做出让步。
随后两人默契地将话题搁置,转而聊起纽约在这场风暴中的惊人表现。
这个话题是总统先生率先提起的。
这让布鲁克林倍感诧异。
现在联邦各地可谓是烽火连天,稍微像样的出名的城市都已经乱成一锅粥,大家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这些BL上,很少有人舍得将注意力分润给没发生BL的城市。
但总统先生却注意到了。
这看似很简单,总统先生本人就在纽约,还每天收到其他地方的汇报,只要在赶路时随便往车外看一眼,似乎就能发现两者的不同。
但仔细想想,联邦有那么多人,联邦政府有那么多官员,国会山,白房子,整个华府有那么多政客都在关注此事,又有几个人注意到了纽约的异常?
哪怕是纽约人,也很少有注意到这一点的。
两人就州长办公室联合市政厅与NYPD展开的一系列行动与政策展开了讨论。
总统先生今天似乎很闲,拉着布鲁克林不停地聊,不停地聊。
布鲁克林没有藏私,总统先生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结果等总统先生对纽约有所了解后,话锋一转,突然转到了市政厅与州长办公室的政策是否合时宜的问题上。
这是布鲁克林他们此前比较担心的问题。
总统先生是共合党人,纽约施行的政策杂糅百家,兼容并包,既有共合党的主张,也有皿煮党的主张,甚至还从大洋彼岸借鉴了不少。
可谓是将拿来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此前总统先生看不上纽约这种东拼西凑胡乱粘贴的政策,但就是他看不上的拼凑政策却在这次的风暴中取得了令人惊诧的表现。
纽约的政策好吗?
答桉是好的。
这一点纽约人自己深有体会。
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