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郭子仪在河内相持,深沟高垒,迁延日月。唐朝这个时候并不急,只是修缮防守,源源不绝的援兵来到,逐渐和郭子仪的人马相当。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南诏国王李格桑,已经获悉唐朝将要攻下长安的消息,派手下大将狼正轩率领大军八万前来助战,他自己则是招募兵勇,作为大队,举国征伐唐朝。
其实,他李格桑也不是不知道唐朝要单独进攻长安的意图,只是考虑到翁婿之间的关系,心想,唐朝熟悉唐朝防务,由他进攻,那是再好不过,因此并没有阻止他单独进兵长安。
但是现在长安未能攻克,安禄山又横插一脚,这使得局势顿时复杂起来,李格桑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兴兵,也是大有深意的,要知道,他的目标还是原。
狼正轩素有大志,这次更是抱着改朝换代的决心前来,那是打算在灭唐之后即使和唐朝也要争夺一下的。他深知,自己的武功比不上唐朝,但是争夺天下,更多的靠的是权谋和力量,武功反倒是其次的东西,所以他现在带的这八万大军,就是他争霸天下的本钱。
自从上次唐朝在南诏国用《三国演义》之的计策取胜之后,狼正轩也是老而好学,将原的兵书战策多所习学,加上他本身就有很高的军事素养,现在恢复了大元帅之职,手握大军,更是信心满满。
其实,这也是李格桑的一着险棋,将大权外放。
数年之前狼正轩的叛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太尉手的军权过重,李格桑本该吸取教训,但是他现在却将八万大军交于狼正轩节制。
显然,这是李格桑已经感觉到唐朝势力的膨胀,想要用狼正轩来牵制唐朝了。这就好比前几年,狼正轩强盛的时候,用唐朝的智慧来牵制狼正轩,封唐朝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唐朝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派使节命令阳平关守将专信等人,狼正轩到来,命令他就在阳平关之外扎营,和城内军兵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一旦安禄山强攻阳平关,则内外夹攻,击溃之。
且不说这另外几路军兵的变化,只说河内军情。
郭子仪和诸多唐将聚集在大寨之,面色凝重,讨论了许久,都没有好的对付唐朝的策略,最后都把眼睛看着郭子仪。
郭子仪心叹息了一口气,但是面色之却反常的露出不屑,笑道:“大家不必紧张,唐朝ru臭未干之小儿,有何能耐?侥幸赢了羸弱无能之辈几仗,其实是徒有虚名,吾必当胜之!”
果然,这样一说,所有将领都露出了喜色。
毕竟,郭子仪是一个言语慎重的人,而且一直以来都是。
本来,这几日虽然没有大仗,但是小规模的交锋还是有的,唐朝部下的精锐是他们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唐朝手握玄铁重剑,刀枪不入,几乎无敌的存在,也给了冲锋陷阵的郭子仪手下军官以很大的心理压力。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有唐朝这样的主将,冲锋陷阵的时候,不知道可以占多少先机。
这一点,郭子仪深深的知道。这就是他为什么在长安危如累卵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的撤兵河内,从西黄河营救长安的原因。像他这样老奸巨猾之徒,自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那就是被唐朝趁胜追击然后再被舍瓦的部队合击,最终长安没有救成,反而再添败绩。
本来,唐朝制定的这个策略,就是征对他要急着营救西京的心情,以缓制敌,寻求机会,再图进击。
自从上次唐朝差点了郭子仪的埋伏计之后,唐朝对这只老狐狸深为忌惮,心也早就警惕,所以才没有立即决战。
其实,以唐朝军队的精锐,即使立即决战,郭子仪多半也挡不住,可是,郭子仪先已经占领河内要路,更占据青石峪险要之地,一旦利用地利,唐朝孤军远来疲惫,难保不着了郭子仪的诡计。
而这个时候,长安必救,却是郭子仪的致命弱点,不然他就是欺君的罪名,而且郭子仪虽然在朝素有威名,但树敌也是不少。也就在扎营屯住的时候,唐朝的信使已经出,前往长安。信是写给李玉的,要他利用玉真长公主的力量,散布郭子仪图谋叛乱的谣言,到时候要李隆基催促郭子仪到长安救驾,不和自己相持。
唐朝知道,到时候,自己的机会就来了,他要击败这传说之的名将的机会就来了。
相持了这么几日之,唐朝算是摸清了郭子仪的厉害,进兵有法度,军纪严明,而且不受自己所激。
唐朝曾手持玄铁重剑,公然在辕门之外单单向郭子仪搦战,但是这老滑头居然一直托病不出,任唐朝百般辱骂,他就是不理,反而时不时的派出小队骑兵骚扰唐朝,虽然几次都失败了,却趁机修缮了自己的营地,加固了防守,一副我不怕耽误时间,要和你耗下去的味道。
现在正是秋高气爽时候,两方士兵都有跃跃欲试之意,但是唐朝深知,如果以强攻的巨大代价,即使战胜了郭子仪,肯定也是元气大伤,到时候再遇上安禄山的大军,那不是坐以待毙?
所以,唐朝心清楚,这数万大军,是自己的本命精血之所在,绝不能轻易的损伤。而且,他刚刚还得到消息,李格桑封狼正轩为大元帅,而且是唯一的大元帅,统兵八万进逼长安。
长安形势到现在为止更加严峻,舍瓦即使不攻打,城也有不少人出城投降。
他在帐子之来回的踱步:“我就不相信,郭子仪,你这个时候真的不急,绝不相信!”
他已经做好了追击郭子仪的一切准备,水6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