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皇帝和刘太师他们所料,并没有大臣主动去自首。刘太师也没有指望有大臣主动自首。他花了两天的时间就把大司农丞张南贪墨一案查的清清楚楚,并且涉及此案的大臣一个都没有放过。当然,太子和镇国公暂时放过了。
好在这次贪污受贿一案涉及到的大臣没有先帝在世时那场惊天动地的贪墨案多,不过也有三四十人。
当刘太师把审完的结果交给皇帝时,皇帝雷霆震怒,在早朝上发了一通好大的火。虽然表面上太子和镇国公没有涉及此案,但是张南跟他们有关系,当然免不了被斥骂一顿。
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毫不客气地把太子和镇国公骂的狗血淋头。不仅如此,他还罚太子和镇国公面壁思过一个月。
至于张南和他的从犯们,该斩首的斩首,该流放的流放,该贬职的贬职,一个都没有轻饶。
没想到在孟老先生在京城讲学期间会发生如此大事。虽然这件事情不是太子的错,但是张南是太子的官员,太子的名声还是受到了影响。当然,这其中有代王和宣平侯的手笔。
原本因为孟老先生没有见太子殿下一事,天下文人学子们已经对太子殿下有些议论。如今得知太子殿下手下的官员欺上瞒下的贪污贿赂,这让天下的读书人对太子殿下产生了一些质疑。
虽然没有查出太子殿下贪墨,但是他手下的官员贪污了,难道他手下的官员真的没有拿贪污的钱财讨好太子殿下吗?太子殿下是真的不知情吗?会不会是太子殿下指使大司农丞贪墨……
大多数文人学子不相信太子殿下是清白。即使太子殿下没有贪墨,但是他们相信太子殿下是知道大司农丞贪污受贿一事,不可能一点都不知情。如果太子殿下真的毫不知情,那他这个太子未免太无用了吧。
再说,如果太子殿下真的清清白白,皇上也不会罚他面壁思过。太子殿下肯定牵涉其中,但是因为他是大周的储君,皇上为了顾忌他的面子,所以才说他没罪。
读书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大多数的学子们不仅很会读书,而且对朝廷之事也有些了解。这次大司农丞张南贪污受贿一事,他们认为绝不会像调查结果那样简单。
不管太子殿下到底有没有贪污,他肯定纵容手下贪墨了。这样的一个太子,让天下读书人怎么尊崇?这样的太子,又怎么让天下百姓信服并放心?
自从代王平定梁州的叛乱后,太子殿下在民间的声望就不如代王。这几年,代王并没有出去平乱,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大的事情,但是他的名望还是要比太子殿下高一些。
提到代王殿下,百姓们最起码知道代王以前经常在外平乱,帮朝廷收复一个个被乱军霸占的城池,拯救了被乱军欺凌的百姓们。而提到太子殿下,百姓们一时间想不起他曾经做了什么事情,只知道他是一个孝顺的人。
这几年,在民间最有名望的皇子,不是代王殿下,也不是太子殿下,而是十殿下。赵曜因为做出曲辕犁,他的名声在民间一下子提高了很多。也就是说,这几年来,太子殿下在民间的名声还不如赵曜。
代王殿下和宣平侯在这些年,一直不停地抹黑太子殿下,虽然大多数传言都是假的,文人学子们不太相信,但是大司农丞张南贪墨一事,让读书人不得不怀疑之前那些有关太子不好的谣言是不是真的。
因为这件事情,太子殿下在民间的名声变坏了不少。当然,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太子殿下是无辜清白的。
对代王殿下和宣平侯来说,太子殿下的名声在民间变坏,根本不重要。他们想要的结果是太子殿下和镇国公被严惩。当然,他们心里也清楚扳倒一个张南,根本不可能让太子下台。但是,最起码能狠狠地咬了下太子殿下和镇国公的一块肉。可是,皇帝却轻飘飘地让太子殿下和镇国公面壁思过。
面壁思过有什么用,伤不到太子殿下和镇国公半分,这不是代王殿下和宣平侯想要的结果。
代王殿下为了此事,气的在府里发火摔碎了不少东西。宣平侯心里也不平,但是又有什么用。
“父皇竟然如此包庇太子。”代王殿下一脸不忿,抬手狠狠地捶打了下桌几。桌几上的茶盏跌落在地上。“没有太子的命令,没有太子的纵容,给张南一千个胆子,张南也不敢贪污受贿。”
代王殿下气的站起身说:“整整五万贯钱,五万贯啊!父皇竟然就这么轻飘飘的饶了太子!”代王越说越气,气的一张脸涨的通红。他咬牙切齿地说道,“说不定还不止五万贯,说不定是十万贯钱,父皇居然不追究太子的罪责,父皇是瞎了眼么。”
“殿下慎言。”宣平侯急忙提醒代王殿xià • zhù意言辞,“殿下,您不能这么说皇上。”
代王殿下丝毫不在意宣平侯的警告,继续愤懑地说道:“父皇还没有老,现在就开始老糊涂了吗?”
“殿下!”宣平侯不由提高声音,警告代王殿下道,“慎言啊!”
代王殿下毫不在乎的说道:“这是本王的王府怕什么。”
“殿下,即使是你的王府,也得小心隔墙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