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梁先生组局,雷雨会谈!李景隆投诚!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梁先生组局,雷雨会谈!李景隆投诚!迁(1 / 2)

如今的南京,变化非常之大,发展也不慢。

永乐五年朱棣走之后,从南京带走了大量的工匠去了北平。

但因为南京城地理原故,很快就恢复了大量工匠和经济。

正常历史线,即便是迁都后,南京城因为身处南方,经济地位依旧高过北平,北平属于北方,粮食供应还需要南京城调运。

江南是明朝的钱袋子、米袋子。

没有江南钱粮,京师就要断炊。

南京占长江地利,四川、湖广、江西的物资会先顺江东下到南京,然后再走运河进北平。

不过在这个历史线下,李逍在北平变法成功,当地的百姓搞大规模种植,养殖,加上李逍的各种新型种子,以及和边境的牧民通商,物资丰饶,不需要南粮北调,更是种出了五常大米这样极为爽口的大米,返销内地。

不需要南粮北调,这南京城又成了陪都,管理松散,便就成了无为而治,经济也发展迅速。

加上火车与南京通了轨道,各种粮食种子出现,以及新型的种植、养殖的方法,纷纷传了过来。

这南京城自然而然的加快了发展。

当然,这些发展百姓们是享受不到利好了,南京城的士绅乡绅们笑开了花,银子越赚越多,土地兼并也加快了进度。

明朝南直隶下有,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十四府。

秦淮河水滋养两岸,江南水乡富饶之地,富商云集,富者家有良田万亩,穷者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士族是祖上几代人积累下来滚成的大家族,在唐朝的时候,士族甚至能制约皇权。

在明朝影响力就没那么大了,不过不影响他们成为当地的土财主,作威作福。

朱元璋一直以来对这些士族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些家族早就开枝散叶,通过各种联姻,与各种阶层的人产生了利益关系,没法根除。

而明朝开国后,又有勋贵集团,属于是暴发户,依赖皇权,从意义上讲,勋贵能够制约士族的。

但是不少勋贵都被朱元璋砍了脑袋,剩下的勋贵集团们在朱元璋还活着时候,也就比较低调了。

这些勋贵在现在只能算是假士族,但这些勋贵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积累下,也会形成新的强大的士族。

应天府,江宁镇麒麟乡,此处有一大士族依山而建。

从远处看去,山脚下如同小镇,山上的道路大屋子一栋一栋的。

整个家族宛如一个小镇,千百户人家,数万人在此居住。

这山的另外一头,就是长江,可谓是绿水青山,依山傍水,风水宝地!

依山而建的小镇,里面有早餐铺,酒楼,布行,一条街所有的铺子都是汤家自己人的。

除了房屋之外,更是有许多作坊,织布作坊,酿酒作坊,纸张作坊.

若是这样的地方围起来,都能自己自足,乱世的时候能划山为王。

这里面所有人,都是靠着汤家吃饭,其中大部分都是世代跟着汤家,汤家发展至今,家族中有商人,朝廷官员,家大业大。

在当地有良田几十万亩,但明面上却只有十几万亩。

就这十几万亩,其中大部分都不需要缴纳税收,挂靠了有功名在身的族人,可以免税。

这整个乡的税收,汤家不开口,官府的官吏都收不上来税。

更是有诸多产业,布行,盐行,茶行在南京城经营

“见过家主。”

“见过家主。”

“见过家主.”

汤家的家主汤天宝坐着八人抬着的步撵,从外面回到家里。

沿着乡村小道回府,经过青石铺垫整齐的街道,街道两旁的人都纷纷躬身行礼,等不见身影才会起身。

这整个街道,小镇都是汤家的,其派头当真是比那县太爷还大,知县也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这个地界,出现了民事纠纷,不会报官,而是由汤家长辈审判定夺,若是报官,以后在这里就混不下去了,只能远走他乡,走的慢的可能都没法离开。

在这里,汤家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这就叫皇权不下乡,在南方更比北方还要严重。

回到半山腰的府邸,整个府邸的下人都是供着身行事,端来茶水,随后在一旁躬身候着。

而此时,家主汤天宝握着手中的茶杯转来转去,发白的眉头紧锁,正在为这次舍区的事情担忧。

前不久,一名陌生人造访。

那陌生人随后告诉他,北平的发展情况。

当初北平也就是先成立舍区,随后成立工厂,慢慢的将佃户都给吸引走了,大户的大量土地闲置。

随后被官府以土地无人耕种为由用贱价强行收去,一步一步架空当地士绅大户的土地。

到最后土地全部被官府收走,等反抗已经晚了,有人反抗立马就被汉王朱高煦差人镇压

家族历经几代人努力积攒下的土地,被官府这样给设计夺走。

在这些大户眼里,简直是巧取豪夺,丧尽天良!

“大明怎么出现了这样的狠人。”

“这天下真是没了王法,法治崩坏!”

大厅中,汤天宝缓缓站起,目光闪烁。

一股上位者的威严散出。

周边的下人都是瑟瑟发抖,长期管理麒麟乡,犹如土皇帝,身上的气魄,就算是朝廷许多大官都比不上。

汤天宝气愤不已,喃喃自语道:

“想我汤家,历代以来都是奉公守法,安分守己,上效朝廷,下安黎民,如今这朝廷派遣国师来南京搞什么舍区,不就是想跟北平一样,想将土地都收归朝廷!,强盗,真是强盗,老朱一家人都是强盗!难道我汤家的祖业,传到老夫这一代,就要泯灭了么?将来我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啊.”

如果站在汤天宝的角度看,他的确是委屈。

家族的人从小都是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也从不违法乱纪,常常出人才在朝廷当差,清正廉洁。

对下面的百姓也不苛刻,让他们安居乐业,麒麟乡出现了乱纪之事,不用朝廷出手,他们也会秉公处理,还人公道。

在他看来,汤家可比官府那些混子更加厚道。

当然了,这是站在汤家的角度来看。

站在李逍的角度,那又是另外一番看法,若是国家下面由一个个世家大族左右,国将不国,迟早会崩坏。

“爹,咱不能坐以待毙啊,那个狗屁国师,若是真的要这样一步步的搞我们,大不了鱼死网破,我就不信了,若是任由这国师胡搞,他老朱家能坐稳这个天下??”

说话的,是汤家的世子汤明诚,也是汤家下一代的继承人,年龄四十多岁,他气愤道:“当初元末,爷爷还在的时候,朱元璋坐镇南京,整个应天府各家都是出钱、出粮、出人,光是咱们家,就出银两五万两,子弟兵一千人,粮食五千石,没有我们这些人的资助,能有他朱元璋的今天??”

“现在提这些陈年烂谷子的事情有什么用。”

家主汤天宝缓缓道:“这些旧情朱元璋早就不认账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连那些开国功臣都杀了,现在才腾出手对付我们,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老夫倒是奇怪,这个朱元璋今年已经八十好几了,还能活蹦乱跳,这身体当真是好。”

汤家父子二人谈论,丝毫不放低声音,也没任何顾忌。

说起太上皇,那都是直呼朱元璋,整个汤家依山而建,万人都是汤家的人,话语根本传不出去。

世子汤明诚道:“父亲,听说朱元璋本来是要死了的,被那个国师李逍又给救活了,续了命,现在活蹦乱跳的,两个圣上整天想着法子搞什么变法,对付咱们。”

“难怪.”

汤天宝叹息道:“难怪这个国师,行事如此肆无忌惮,救了朱元璋的老命,这份功劳,谁能比?想要动用朝廷的关系去弹劾李逍,怕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难,难了啊。”

气氛登时陷入尴尬的局面。

沉默许久。

汤明诚瞧了自家爹一眼,小声道:“爹,事情已经来了,咱们只能接着孩儿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其实这个汤明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之前的气愤之语,只不过是为接下来的话作铺垫。

汤天宝缓缓坐下,看向自己的大儿子道:“明诚,爹半只脚快入土了,将来汤家诺大的产业,也要交于你手,你能出谋划策,爹很欣慰,说罢。”

这个家主,心中早已经有了主意,但要想世子继承他的位置,还需这一道考验,看看他真正的态度。

汤明诚小心翼翼道:“孩儿多方打听,那些北平曾经的大户如今的现状,有的落寞,有的求变,不变的都死了,求变的活了下来。这也是无奈之举,爹,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咱们就投诚吧,总不能真的跟朝廷对着干啊”

说到这里,汤天宝的脸色已经冷冽了下来。

汤明诚见状,只能快速说出自己的想法:

“若是朝廷真的要收地,咱们表示诚意,他们定然能给个好价格,咱们坐拥这么多土地,就有了谈判的筹码,到时候让朝廷给批地建厂,提供技术,不也能活下去嘛,孩儿可听说,北平许多大厂,赚的也不少”

汤明诚毕竟还是更年轻一些,思想也比老一代人更加活络,他思绪几日,得出了一个最好的办法。

不过这个想法,在老一辈人的思想中,那就是大逆不道。

“蠢货,蠢货!!!鼠目寸光!跟你爹这么多年,还提出这么个馊主意!”

汤天宝本想给儿子一个考验,结果听完之后气愤不已。

他狠狠地将拐杖往桌子打去,茶杯摔碎了一地,怒气滔天。

“爹,息怒.”

汤明诚吓得瑟瑟发抖,跪在地上。

汤天宝怒目圆瞪道:“蠢货,这些土地,是汤家代代积累下来的,让你想办法,你就想出这么个办法??你要是就这点脑子,我看这家主的位置,还不如交给老二。”

话落,汤明诚吓出一身冷汗,道:“爹,孩儿也是提提意见,并没说一定要这么做,您就当我说错话了。”

汤天宝怒道:“敢说不敢当,从小怎么教你的,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能收回吗?”

闻言,汤明诚感觉里外不是人,只能咬牙道:“爹,孩儿这不是跟您商讨嘛,总不能真跟朝廷作对吧。”

“跟朝廷作对又如何?”

汤天宝一拍桌子道:“骨头软如何当家?要是个个像你一样,南京迟早沦落的跟北平一样,祖宗留下来的家业就毁了。”

汤明诚道:“跟朝廷作对,无异于以卵击石啊.再说了,投诚有什么不好,咱们建了厂,说不定也是一番机遇。”

“狗屁!!”

汤天宝冷笑道:“你知道汤家家为何能代代相传到现在,两百年至今,汤家越来越兴旺吗?”

不等世子汤明诚回答,汤天宝朗声道:

“就是因为这些个土地!只要有这些土地在,就能不断的产粮食,盛世之时,粮食可以变成银子,壮大家族。

到了乱世,银子有个屁用?

遇到灾荒,战乱,唯有粮食才是硬通货!

有粮就有人,只要有人,即便是到了乱世,咱们这把这山一围,自给自足。

等天下太平了,管天下谁当皇帝,江山变,汤家不变,汤家该如何还是如何!”

“爹”汤明诚无言以对。

汤天宝接着道:“我问你,按你所建的工厂,你能保证一直经营得当,乃至传到后代子孙手中,能一直屹立不倒吗?”

汤明诚喃喃道:“若是出了不肖子孙,是会倒的”

汤天宝呵呵一笑,道:“还不明白吗?土地才是我们汤家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只要土地在,即便后世出了不肖子孙,土地依旧能不停地产粮,坐享其成,这一点无法替代的,懂吗?没了土地,汤家说不准哪一代就没落了!遇到天灾人祸,有银子也换不到粮食,一样没落!”

“这些道理孩儿都懂,可是”

世子汤明诚真是百口莫辩,他想说,即便是这样,朝廷是没法对抗的,不如顺了,早点获得好处。

不过这些话,他是不敢再说了。

否则这家主之位,怕真是跟他无缘了。

很快,随着一个人进来。

汤明诚总算是恍然大悟,自己被人摆了一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