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朝一边笑一边替人揩泪,眉眼温和轻柔,恰如漫溢着晨间初阳金芒的白云。
他仔细注视着对方因为哭泣而皱成一团的脸:
眉皱得很深,即便舒展开,也只划出一个更低落孤独的弧度,有颤抖之下冰冷的汗珠,顺着沉默的眉梢滴过鬓角……
鼻子也皱巴巴的,因为呼吸断续而急促,鼻翼总是轻轻抖动着……
唇紧抿着,嘴角却不自觉画出和微笑相反的曲度,看上去苦得很,甚至丑丑的……
……
这人哭起来,是极没有风度的,像个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孩子。
洛朝看了就叹息一声,忽然想到很久之前、那位枫林里的白衣少年。
这极相似的哭容,让他隐隐见到了那个孩子的影。
那是一只困锁在深山的孤鸟,在未曾真正成长前就被迫离巢,踏上无尽的、漫漫的、也极度冰冷的道途。
他想,这个孩子应该不懂得修道的意义,事实上,修真界更迭无数万年,挣扎于此路上的无数灵魂,都未必懂得。
甚至,他自己也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
为了求长生?为了见真理?为了得大道?为了享无上尊荣?为了权势地位功名利禄?
可无论生前种种挣扎与追求是何等刻骨执着,到头来,也不过一捧枯骨罢了。
世间不见仙,而人们前赴后继扑往永生的梦幻,像漫天的飞蛾拥向热烈的炽火……
无数万年过去,史册都已化成飞灰,前人的骨灰尚未凉透,又有后来人滚烫灼热的鲜血重新淋上去……
“仙”真的存在吗?永生,是真是幻……又或者,只是一个谎言?
很多人心怀“闻道可死”之念,追寻一生,放弃了“道”之外的一切,只为了得到一个答案,对他们而言,或许求道本身就是意义。
但是,对这个孩子而言,他并不需要一个答案。
他从来不适合、也不需要去走这条路,因为,他没有贪念。
一个吃着自家阿姐的糕点,就可以开开心心微笑一个下午的孩子,他懂得知足,也不企望长生……何苦走这条路呢?
天生道心……无数人求也求不来的天资,最终却落在一个不需要它的孩子身上,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
尽管,梦里梦外,没有人明白其中意义,可在命运的摆布之下,人还是走上了既定的路途。
梦中七年,白衣少年尽管还懵懂,不明白修道的最终意义,可在懂得之前,他却已经开始为求道付出代价了。
大部分人,包括那两位侍女,估计都会觉得,深山七年的一场修行,是为了剑道做基础功课。
可洛朝却看出来,顾蔓箐是一位筹谋深远的师长,因此,这七年中,剑道修习从来只是附带的,白衣少年道途中真正的第一课,名为“断念弃世”。
一个傻乎乎的孩子,不可能心细到察觉这一切,他估计都不记得了,自己从何时起开始完全不再吃饭,不再需要每日换洗衣服,不再会困倦、而以打坐代替睡眠……
随着时光流逝,属于“人”的那一部分,从他身上抽丝剥茧般一点点被消磨。
最后,他连笑都是透明的,一眼望过去,像张苍白空洞的纸,没有情感,也不该有情感。
某一天,洛朝还歇在枫林枝桠间,看到少年从树下拾起剑,回望身后蓝天时,像是想到什么,竟微笑了一下。
他发现那笑容已经熟悉又陌生了,熟悉是因为,他是亲眼看着对方一点点变成这样的,陌生是因为,这个微笑里,已经没有属于“人”的温度了。
那一刻他明白了:这件承载“道”的容器,成型了。
他从来觉得,顾蔓箐是一个矛盾的人,明明最终赋予少年一个意在“归于红尘”的名,可做出的行为,却像那等最极端执着的问道者——为了道,甘愿放弃人间的一切。
也是,一个正经氏族出身的人,估计自小也活得与世隔绝,她又哪里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红尘呢?
顾崇禧之死,从不在被赋予新名的一瞬间,而在那七年时光的点点滴滴中。
其实,这个孩子,直到离别自家阿姐的那一刻,都没能真正意识到,他为了拯救自己和阿姐的生命,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什么。
仅仅是一段记忆吗?
不,他付出的,是自己的命运。
修道者从来是无情而自私的,若说他们奔忙一生,在从不间断的杀戮和争夺中,到底还对什么留下感情,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的“道”。
这世界从未有人真正成仙,哪怕有,也从未被历史记载下,因此,即便所有人都在追寻永生,绝大部分人心底也是明白的:我终有一天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