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胀热的空气充斥着周遭,风一吹,闷热的气息迎面而来,来往行人背上的汗水瞬间沾湿了衣服。
七月二十日,某位领导人作出了报告,提出‘不再往农村社队安置,不再搞分散插队。’并计划召回十六七万人,逐步安排工作。
农村资源也就这么多,而恰好,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建设。
嗅觉敏锐的人,瞬间嗅到了勃勃生机。
自春季收到李外公李外婆的信后,陆卫国和他们已经来来往往交流了多次。
从信中交流带着谨慎,逐字逐句规规矩矩,他们到后头已经能平平淡淡说些以前不敢提的事了。
虽然隔着遥远的距离,但随着这份频繁的交流,两方的关系,却在慢慢拉近。
……
火车站,火车启动或停留的呜呜声断断续续的,间或伴随着轧过铁轨的咕咚声——
不论是后面的年代,还是形势依然紧绷的如今,火车站都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喧闹嘈杂,以及空气中夹杂着各种形容不出来的怪味。
陆卫国早早地到了火车站门口,挺直了身形,深澈的眸子盯着出站口,他今日也是简单的穿着,一件白衫子,一条大众款蓝色裤子。
来来往往的人都因为安平县的天气内心烦躁,陆卫国却是屏着呼吸,他身上的衣衫已经和着汗水黏到背上了。
终于,两个双鬓爬满了白发的老人躬着背脊从站里出来了。
是的,两老人在这场禁锢中解放了,他们往后都自由了……
火车站里行人匆匆,陆卫国却是一眼锁定了两人。
没办法,谁叫李外婆在饱经风霜后,依稀还能在她脸上找到两三分与李静的相似处。
比如微微上挑的眼角,眼睛一眯双眼皮会变得特别明显,以及脸的上半部分轮廓……
更重要的是,两老人钉在骨子里的学识,举手投足之间不缓不慢,也不是随随便便抓一个旁人就能作出来的。
男人的视线,往往更默契和敏锐。
李外公眯着眼睛抬头,他看过来,视线在陆卫国身上停了几秒,似乎已经确定了,又低头同李外婆说了两句。
李外婆四处乱寻的眼神也锁住了陆卫国,不同的是,李外婆眼神就跟钉在了他身上一样……一寸寸打量她的外孙女婿,她在外孙女寄来的照片里看见过。
那张照片,还是李静肚子刚刚微凸起来,陆卫国拉着她去照的。
陆卫国喉结上下滚动,他微微扯出一个笑容,上前去接他们手里的包裹,打招呼的节奏比平时慢了一半,“外公,外婆。”
三人频繁通信,已经无比熟悉。
李外公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倒是琢磨不透他在想什么。
李外婆往他身后看了看,眼神期待,“小静呢?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涉及到最疼爱的外孙女,李外公再强装平静也难免跟着露出了破绽。
陆卫国还没来得及跟她说李静去了京都的事,李外公直接一封信寄来,说一周后要过来看看。
在李外婆焦急语气中,他缓缓道来,告诉他们李静已经在京都养胎了。
“京都?”老两口面面相觑。
三个人在这站太久了,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
如今虽然自由了,但方方面面还是要注意的。
李外公眉头一皱,说,“我们先回去再说,”
李外婆没想到好不容易辗转过来,连个外孙女的面都没见到,强撑着的精神蔫了。
老两口奔波那么些日子,早就疲劳了。
听他这么说,她只好把心里的急切压制回去。
陆卫国说,“行,那就先回家。”
他现在还住在原来租的那个房子里,方毅没找来前,陆卫国在客厅隔出一个睡的小方间,准备给小孩睡的,现在老两口过来倒是正好。
李外公不知怎么地,也不应声,被李外婆扯了一把。
李外公四处看了看,偏板着脸,“走吧,”
没见到外孙女,他们都打不起精神来。但外孙女婿都亲自过来接了,这个心意是已经拿出来了,再拒绝就没道理了。
到了家,一推开门,陆卫国闪身让他们先进去,李外公也不客气,打起精神背着手往里走了两步,视线一同乱扫。
干净的地面、整洁的桌面,两边窗户开着,光线十足明亮。
往往一个房间的布局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来,有人在外面再光鲜亮丽,家里就跟被猪拱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