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半导体的生产线正在全力开工。
所有的生产线都投入了生产。
包括原本属于夏芯国际的生产线,已全部归属于沿江半导体公司管理。
这一些生产线要么已经改良成功正在生产,要么就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对生产线进行改良。
夏芯国际的确有奉献精神,为了满足盘古芯片的产量,所有的生产线都贡献给了沿江半导体公司。
不过这样做也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生产盘国芯片获得的国际知名度和民生是目前夏芯国际接的那一些垃圾小单不能够比的。
在生产线兜了一圈之后,陈潇还是比较满意的。
所有的生产工序都是按照要求在进行。
这一些工人也是夏芯国际培养了好几年的熟练工。
张京有一些无奈的说道:“我们算是加班加点,人休机不休了,但是产量一直提不上去。”
“目前我正在想办法扩大生产线。”
尹姚也在现场。
他对陈潇说道:“我们这边生产的蚀刻机首先就用在了盘古芯片上,目前设备是完全够用的。”
杨凌点点头说道:“先去办公室开会吧。”
张京和尹姚按照会议之前的要求,将目前整个沿江半导体公司的生产线和生产工艺的相关资料报给了杨凌。
杨凌详细的看着技术流程。
他发现夏芯国际走入一个误区。
这种误区也和自己在江州预料的一样。
夏芯国际因为太想证明自己的独自研发生产能力。
所以从硅片的制备到此后的封装,全部都是由夏芯国际的生产线来完成。
这样做的确将所有的芯片生产工艺和流程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
那就是生产速度极为缓慢,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制约因素太大。
这种情况就有一点类似于建筑行业的窝工。
上一个步骤没有完成,那么后面的步骤就全部在那里等着。
夏芯国际将自己的生产线带到了沿江半导体公司之后。
沿江半导体公司也是出现了这种情况。
陈潇当即拿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对张京、蒋舟以及尹姚说道:“要提高芯片的材料,那么就必须要合理的利用社会的资源。”
“芯片的生产技术多达9步,有一些半导体生产公司,可能会多达10多步。”
“但是制约芯片发展的其实只有那么关键的一个环节。”
“那就是薄膜制备、光刻、刻蚀以及封装。”
“我在江州设定了一个增加芯片产量的方案。”
“我现在把这个方案发下来,大家都可以看一看,研究研究。”
陈潇让工作人员把他自己的方案发下去。
陈潇一边让张京的人看着方案,自己一边说道:“沿江半导体公司完全可以集中全部的力量做光刻以及后续的工程。”
“之前,张总把目前沿江半导体公司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情况给我看过。”
“我认为凭借目前联江半导体公司的相关生产设备,我们完全能够加芯片的产量提高到一个月10万片左右。”
“等公司的全部产能完备之后,一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20万枚以上。”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意见就是向成熟的半导体上游公司购买相关的原材料,也就是晶圆。”
陈潇这话一说,与会的众人都小声的谈论了起来。
的确,陈潇为大家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种方法是张京等人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之所以张京从来没有想过对外采购原材料,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1个是目前夏国的半导体产业十分的落后。
除了夏芯国际以及英特尔再夏国建设的工厂以外,国内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生产晶圆。
因为没有货源,所以夏芯国际从来就没有想过对外进行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