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大周女帝> 130、130、义务教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0、130、义务教育(1 / 2)

当成为天子的那一刻起,薛知景就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肩膀突然间便沉重了起来。

万里江山和八千万子民,犹如实质一般压在了她的身上,她顷刻间便成了这片广袤大地的顶梁柱,从此,她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将跟整个国运连接起来,她务必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前行。

领袖的地位,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更是责任与承担。

她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思考,自己到底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王朝。

萧烈歌经常见她坐在书房兼起居室的建章宫外的长廊上,像是在放空。

建章宫等几个大的宫殿都是黄土垒成地基,搭建长条石块,生生比周围的宫殿都高出了好几丈。

坐在这样高的宫殿的长廊上,自然是视线开阔的,特别适合放空。

萧烈歌也会拿个托盘,装上一壶茶和一叠点心,过来陪她坐会儿。

“我想要做个义务教育。”

“?”萧烈歌一脸不明白的样子。

薛知景随手拿起点心吃了一口,思考起来的时候,脑子供血不足,这点心可来得真及时。

住进了皇宫,薛知景也只是让人收拾了一下,同时让神机营紧守皇宫,至于皇宫内部的宫人,却没有增加,皇宫所有的一切都维持不变,甚至还将后宫大部分的区域都锁着,反正也没有这么多人住。

薛知景觉得,现在宫里面就住着她和萧烈歌,两百多个宫人,怎么也够用了。

至于太监,那就更不用了,太监的出现,根本就是男性皇帝担心后宫出生的孩子不是自己的,才发明出来的,自己自然是不需要的。而且这么残害人类身体的事情,最好以后都不要有了。

薛知景在哪儿,也不愿意让人跟着。所以,现在的皇宫,随意得很,不像以前的宫廷,规矩众多,结构复杂。

至于危险?

几千人的神机营将皇宫围得严严实实的,若真有危险,身边几个宫女能顶什么事儿?

薛知景将那点心塞进嘴里,又喝了一口茶之后,才说道,“义务教育的意思就是,儿童必须来接受教育。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自愿教育,各个家族会有族学,或者各个乡会有一些老秀才自己建的私学,由他们进行儿童的启蒙教育。然后当儿童长大一些,便可以去一些名家大儒建立的书院学习,或者到我现在的皇家综合大学来学习。”

萧烈歌点着头,表示自己知道。

“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那些有闲有钱家庭的孩子才能够得到教育,大概一百个人能里面算一个人吧,这百分之一的概率里面,大部分也只能读个大概,毕竟老师的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其中,又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试图参加科举,科举考试也是百里挑一。”

薛知景说着,看向远方,“我想要在全国普及儿童的基础教育,所有的适龄儿童务必参加,年龄就在五岁到十二岁之间,不过这个耗费巨大,我初步算了一下,最多能支撑三年的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如果普及义务的免费的儿童启蒙教育,我只能强制要求五岁到十二岁的儿童在学校念三年的书。”

萧烈歌却有些古怪地问道,“有必要吗?所有人都要读三年的书有什么意义呢?读书识字一向都是贵族和重要仆人的特权,贵族需要治理国家,贵族的仆人需要帮助贵族管理财产。而人数众多的,比如辽国的牧民,大周的农民,他们没有读书识字的必要啊,学来做什么?”

薛知景笑了笑,伸出食指虚空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呀,思维还是有限制,不过我们不讨论这个,用你能听懂的话吧。自从上古仓颉造字之后,前人的思想和文化就有了载体,大家不用再用传唱的方式记录历史了,我们可以从文字当中学习到前辈们积累的经验,然后站在他们的经验之上,将知识和文化的边界不断扩展。到现在,造纸术和印刷术经过多番改进,已经可以达到,今日排演的剧目,明日就能大量印刷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的程度。”

“可这些载体已经这么容易可以展现出知识和文化,但能看懂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多矛盾啊。”薛知景摊着手,叹了口气,“所有那些惊才艳艳的人,无不是饱读诗书的人,他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才获得了这样的成绩。大周王朝八千万人口,九成九以上的人不识字,他们中再有多有天赋的人,却一辈子都无法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来,这不是可惜了吗?”

“人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资源,浪费了多可惜啊。若是有这三年的义务教育,他们中最差的,便能看懂朝廷下发的诏书,看懂丽春院印刷的报纸,好一点的便可以做一些普通的工作,甚至能让这些普通的工作更有效率,再好一点的,或许能上皇家综合大学,到时候,能容纳几十万学子的大学校园估计都要爆满了。”

萧烈歌看着薛知景一脸兴奋的样子,给她浇了一盆冷水道,“可,你知道这全免费的三年义务教育得花多少钱吗?好吧,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财迷了,这是花的地方太多了。”

“是啊,得不少钱呢,不说别的,那些老师都得朝廷来养。”薛知景站起身来,笑了笑,“不过我想好了,我准备给朝廷增加一点营生,这些营生的利润便作为教育的专项基金,以后若是基金增长了,或许这三年义务教育能增加到四年、五年呢。”

很快,萧烈歌就知道了,薛知景说的营生到底是什么了。

什么?全城的粪便收归国有了?将招募贫民组建掏粪小队,每家每户每月交纳清洁费,掏粪小队每三日或五日去各家各户清空粪坑,然后将其运送到城外,售卖给城外的种地的农户和种菜的菜户。

全城的供水也收归国有了?供水分为日常用水和热水,日常用水一个价,热水一个价,每日由供水小队推车全城供水。

燃料也归国有?

萧烈歌觉得,她家的薛知景,真是,脑子异于常人。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她是怎么惦记在脑子里的?

特别是当她跟着薛知景一起去了城外的一个矿坑时,这种感觉达到了顶峰。

带她去的时候,薛知景还跟她说是要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呢,不想却是一个石炭的矿坑。

萧烈歌奇怪地说道,“石炭在我们辽国也挺多的,不过除了南京城之外,其它地方很少用,还是烧木柴比较方便,省时省力。”

薛知景手里拿着一块石炭,黑乎乎的已经脏了她的手,她笑道,“没办法啊,大周的人口多,大部分的平原地带都需要被开发成农田,森林已经很少了,可是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火,怎么办呢,这个就是替代品了。”

石炭,便是煤炭。

“宫里和贵族们用的都是木炭,都是用木头烧制而成的,木炭无烟,还持久,有的还有香味儿。石炭又有烟还脏手,但已经是汴京城这样的城市居民能使用到的最方便的燃料了。”

两人来的这个矿坑是一个地下的竖井,井口很宽,井口处还有一个古怪的铁制的大型机械,发着响声,冒着黑乎乎的烟。

两人和一群侍卫走近的时候,从那大型机械后面走出来一个人,她似乎二十出头,穿着一身看不出颜色的布衣,头发包着,脸上黑乎乎的。

萧烈歌还以为是个男孩儿,结果对方一出声却是个女声。

“陛下!”

薛知景笑呵呵地跟她打招呼,“宫旭阳,你好啊。”

说着,薛知景转头跟萧烈歌介绍道,“这是宫旭阳,阿伊拉在工程学院的学生,技术能力不比阿伊拉差,这个蒸汽机,就是她复刻改进出来的。”

萧烈歌点了点头,看了看那个所谓的“蒸汽机”,一时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薛知景跟宫旭阳介绍道,“这位是萧先生,她在皇家综合大学带一个马球队,不过你们应该没有见过。”

“萧先生你好!”

“你好。”

萧烈歌觉得有些古怪,这个宫旭阳虽然说话还比较礼貌,但似乎害怕见人一样,目光总是躲闪着,而且她说话的时候右手放在自己的身旁,手指在不停地颤动。

“我们下井里去看看去吧。”薛知景笑呵呵地跟萧烈歌说。

萧烈歌自然没什么意见。

宽大的井口搭了高高的棚子挡雨,旁边是那古怪的“蒸汽机”,然后还有一个巨大的类似笼子一样的东西被吊了上来,吊起来那笼子的,竟是“蒸汽机”。

见萧烈歌面色古怪,薛知景解释道,“这个蒸汽机,一开始只有一个图纸,是阿伊拉从一个大食商人手里买下来的,这图纸还是用羊皮纸绘制,据说是来源于千年前大食更西处的一个繁荣国度,前段时间我去工程学院,才发现宫旭阳竟然在实验室里面,将这个图纸上的蒸汽机给复刻了出来,我立刻就给了她一笔资金,让好钢好炭都供给她,这不,可以拿出来用了。”

“这个有什么用啊?”

薛知景说的那更西边的国度,便是古希腊,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便是古希腊一位数学家发明的。

有人打开了那个笼子的门,薛知景笑着跟萧烈歌说道,“走,跟我一起坐一回这个时代第一台蒸汽升降机吧。”

萧烈歌带着些对未知的不安,和薛知景一起跨进了那个摇摇晃晃的笼子,她抬头看去,笼子顶部,挂着很多粗壮的绳索,而那绳索则缠绕在顶部一个大的铁棍上,铁棍则跟那蒸汽机连接在一起。

笼子里站着薛知景、萧烈歌、宫旭阳还有两个侍卫。

薛知景呵呵乐着,宫旭阳面无表情,两个侍卫看上去也比较镇定,若是忽略他们有些颤动的手的话。而看上去最恐惧的,便是萧烈歌了,几乎这笼子一动,她就抓着笼子旁边的护栏,紧紧地抓着。

薛知景按住她的手,安慰道,“没事儿的,这个蒸汽升降机用了有一阵了,一直都很安全的。”

萧烈歌看了看底下,黑洞洞的,似乎隐隐透着光,不知有多深,便吞了口唾沫,“那个,我好像有点恐高。”

薛知景:“……”

蒸汽机底下被铲进了石炭,火焰熊熊燃烧,机器内部咕噜噜地响着,驱动着内部的一个圆球滚动,经过机械连接,驱动着那挂着绳索的铁棍转动,众人乘坐的笼子便嘎吱嘎吱地开始下降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