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激荡有力,妙哉,妙哉!筝以宫商角徵羽定调,但三郎弹奏的曲目中,许多音色需要按弦取之,偏他奏的是一首极具气势的快曲,如此一来,按弦的时间,力度,精准都需要在顷刻间完成,稍微慢一步,快一步,便会出错,有瑕疵。还是那一句,十年磨一功!常听人夸赞三郎的七弦琴也弹奏的极好,通常有人能擅长一种就十分不易,没想到三郎同时占据两种。”孙拓猛一击掌,依然是迷了。
摇弦音调逐渐拔高,仿佛将闻者一颗心往上拉拔,自曲调的最高处时,刮奏收势,右手飞快一个下行刮奏,将曲调自高处从容不迫的带回平地,重复前奏的调,但这一遍无论是力道还是气势,都比前奏时要更厉害,而薛三郎每一个重音都踩在鼓点上,无形中将这种气势加了倍。
这样的对比,鲜明的凸显出一个“力”的变化。
这一次不用孙拓多说,旁人也能看出薛三郎的厉害之处了。
秦筝一直都是以音色明亮清脆闻名,虽然胡琵琶也是铮铮鸣音,但二者因形制不同,发出的音色也不同,即便二者的曲风不受限制,但对多数人最直观的乐曲印象来说,秦筝多是轻弹慢捻的温婉,胡琵琶多为沙地疾行的肃杀。
薛三郎如今以秦筝奏快曲,无论是“力”还是“势”,都是从头到尾紧抓人心。
重复更有气势的前奏之后,薛三郎忽然发力,再次变为摇弦,左手却变刮奏为扫弦,密集激昂中带着与鼓点重叠的扫弦声,随着摇弦音调逐层拔高,终于将曲调推向一个顶点,到最高点时,再次收势,几个快速的音节收尾,弦音落下的同时,鼓声骤停。
琼珠全程都很认真在听,她甚至觉得,这个鼓声看似是一种伴奏,一种“助兴”,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更像是在引到人的心间节奏一般,鼓声密集时,闻琴声也更具气势,鼓声骤停时,好像连心脏都跟着跳漏一拍。
席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台上的薛仙阁和薛槐。
用膝盖想都知道,他们恐怕也有一样的感觉,震撼人心,绝妙至极。
乐器一行,能精通一门就很不易,薛三郎在担了多年的琴艺高手的称号之后,居然在秦筝上大放异彩,这不是存着让人挖目相看的心来臭显摆了吗。
哼,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炫耀的恶臭!
琼珠心里嘀咕着,脸上的表情一会儿一个样子。
她又想,他刚才假惺惺的说什么“抛砖引玉”不过是个托词,若真这么谦卑,何故临阵换琴?
根本就是想打人一个措手不及,以一首疾风骤雨般的曲子将对方吓傻,占据优势。
这么想着,琼珠好奇的转头,瞅了一眼看台上的赵锦灵。
果然,傻呆傻呆的。
吓倒了吧,嘿嘿。
琼珠嘿嘿笑着的样子,成了全场最诡异。彭贞最先听到她的笑声,回过神来,茫然的望着她,眼神里面是大写的震惊和真实的茫然——好姐姐,你还在笑啊,对方……好强啊。
琼珠觉得奇怪,自己不过笑了两声,脸上怎么火辣辣的热呢,一个晃神后想起来,面上还带着面纱呢。
借着,太子回过神来。
不得不说,刚才薛仙阁的鼓声配合着薛三郎的秦筝,震撼的简直让人难以言喻。
力拔山兮,当是如此!
太子的眼神转向另外一边。
两个小姑娘,一个正在瑟瑟发抖,还有一个……一会儿傻笑,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又伸手在面纱上摸来摸去,这是……吓傻了?
韩王忽然击掌:“好!奏的好!力拔山兮,当是薛家叔侄赢了此局!”
就在这时,东张西望的琼珠回神,猛地瞪住韩王:“胡说,我们还没比呢!”
她还是凶巴巴的语气,可是韩王这次完全没有生气的念头,甚至有点想笑。
成王败寇,若安王府此刻输给薛家人,那就不只是一本什么狗屁典籍的事情了。外人只会知道,当年拼尽全力以一敌十也要做东海王弟子的安王妃,在如愿坐上王妃之位后,被师弟的侄儿打的无还手之力!还要将师门传下的典籍双手奉上,数典忘宗,爱慕虚荣,不过当师门是自己踏脚石。届时再将邹家的事情传一传,真相如何并不重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且愿意知道真相,他们只喜欢自己感兴趣的说法。
安王有妻如此,他的两个儿子有母如此,那些不好的印记都会烙在他们的身上,成为仕途上的绊脚石。
太子快被琼珠的样子逗得笑出声,他绷着脸色,沉声道:“那你们要怎么比?”
安王府的人紧张的看着琼珠,与其说担心她这一局会输,不如说是在担心她会酒劲儿上头直接晕过去!
萧恒心一横,咬牙道:“贞娘,你带琼珠下来歇一歇。”然后转头望向席间的赵锦灵。
赵锦灵用的是胡琵琶,薛三郎临阵换琴打人措手不及,此刻或许只能用胡琵琶来对阵秦筝。
赵锦灵……已经僵硬了。
她是奏过快曲的,胡琵琶也的确有肃杀之气,可是她自己知道,和薛三郎刚才散发出来的那种气势想比,她简直就是小打小闹,若刚才这一局是她憨头憨脑的撞上去,已经输了。
当赵锦灵发现萧恒看着自己的时候,她脑子一抽,双眼一翻晕了过去。
席间有人眼尖看到,戳戳旁边的人说:“你快看呀,有个人听琴听晕啦!三郎厉害呀!”
“这可真是shā • rén于无形的利器了!”
涂沁心:“三郎了不起!”
安王府众人:……
瞿氏、白欣慧:……
眼下,薛家叔侄已经演奏完毕,轮到安王府了。
薛槐起身,将琴桌前的位置让给薛仙阁,自己则是站在薛仙阁身侧。
萧武见琼珠一直站着没动,终于起身出席登上琴台。
就在这时,琼珠生气了,她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着薛仙阁用过的大鼓:“不公平!他们有大鼓,我们也要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