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
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胎画珐琅)的制作不同于景德镇烧制的其他瓷器,景德镇仅是制作素胎,绘画由远在燕京皇宫的宫廷画师完成,最后由清宫造办处的法郎作坊进行二次烧制。
珐琅彩瓷器继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都采用了最成熟的工艺。
珐琅彩瓷器继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都采用了最成熟的工艺。
珐琅彩在所有瓷器中出身最为高贵,一直有着“一件珐琅彩,十件官瓷器”只说。
在珐琅彩诞生之前,明清两代的宫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镇烧造后运至燕京。
唯有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先挑选最为优质的素器,运到清朝的宫廷造办处,再由宫廷画师绘画后进行第二次烧造。
所以说,精美的珐琅彩瓷的创造和发展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对瓷器的独特爱好有着直接关系。
徐子青将年轻人带来的这件珐琅彩灯笼尊从泡沫箱子里抱起来仔细打量着,
只见这件珐琅彩灯笼尊,敛口,鼓腹,圈足。外壁白釉地珐琅彩通景绘荣华富贵图。
桂树参天,枝干虬劲,树下芙蓉盛开,枝繁叶茂。
一童站于桂树下,手持竹杆打桂花。贵妇倚坐于巨石旁,身着长裙,面带微笑,神态安详,手持一枝芙蓉花嗅香,身傍有装满菊花、牵牛花的花篮,花篮边置一瓜。
一童站于贵妇面前,手持如意,做回头观望,身后侍女怀抱一手拿拨浪鼓的幼童。
一旁墨彩行书题诗一首,“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引首钤“仁化”朱文印,落款钤“德高”白文和“志远”朱文印,三方均为篆书印文。
器底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宋椠体款,外加双方框。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
乾隆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瓶尊类等琢器较多,品种丰富,有粉彩、斗彩、青花及颜色釉等。
陈设品瓶尊类器的大量出现,是明清尤其清代十八世纪社会文化及艺术生活的表现。
明高濂曾论及适合不同场所插花的花瓶种类及瓶式。瓶尊类等琢器的成型、制作、填彩、烧制难度等高于碗盘类等圆器,故琢器较圆器珍贵。
寂园叟云:“一瓶之式样,千变万化。无有穷期,故瓶独尊于他品。”
清宫瓷胎画珐琅中的瓶多为“瓶宜短小”,是“文房赏玩”思想的体现。
灯笼尊仅高14厘米,造型别致,小巧玲珑,形体秀美。
胎质洁白细腻,胎壁极薄,似脱胎之器,有“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之感。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脱胎器有“此等制器始于永乐,仿于康雍,乾隆以后遂不能,盖夺造工,极制作之能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