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此碗之花形独见四瓣而非五或六瓣,此类多被认作为海棠式,而碗足则如莲叶式,叶尖微曲,异常罕见。
初看之下,碗心及碗壁外侧纹饰抽象,难以辨认是何种花卉,而细看则可见艺匠所留下的线索。
外侧花朵多瓣盛放,或单或双,部份花心带蕊,部份可见种荚。观察种荚及大块折叶可知,尽管花卉刻画写意,艺匠所描绘的应为莲花无疑。
而在每朵莲花之间可见另一种花卉,由碗口垂散而下,与碗心及碗内口沿纹饰细节相近。
碗心见作一朵大花盛放,花外扇形叶纹围绕,并饰一花苞,宛如孔雀尾羽。此处艺匠亦留予线索:碗心之花果实初萌,乃为石榴。
莲花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佛教中常见纹饰题材,而石榴在当时则属波斯异果,尚未于中国北方成功种植。
金、银在历朝历代均为荣华富贵的代表,而唐代王族权贵对金银的推崇则无疑更甚。
此碗银制,作局部鎏金,金饰厚重,纹饰瑰丽,若见巴洛克繁缛艺风,属大唐经典,绝冠之作。
金银器贵重,除用于大唐宫廷宴会等场合外,其更重要作用在于作为皇室礼赠,用以赏赐政战功臣、赠予来访使节,继而亦成为外邦进献、朝臣上供的理想佳品。
如唐玄宗于公元751年曾赏赐当时尚未叛变的安禄山平乱有功,赐其长安大宅,府邸「装潢无比富丽,备金银器等」。
金银器于唐代之前早已在中国出现,而中西亚金属器数百年来因沿丝路的传入,则为本土金银工艺带来了更多创新与生命力。
萨珊王朝(224-651年)的金银匠人以所制器壁纤薄而闻名,其局部鎏金银器更尤为出众,金银交相辉映,令人惊叹。
可以推测,因此类银器经商路传入,相应特殊制作工艺风格亦得以在中国推广,其纹饰通常虽看似錾成,实则是由连续击打而成的短道组成连贯线条。
此类银地鎏金花卉纹饰成熟并盛于九世纪晚期。
比较一组著名五瓣银碗例,见无盖及连盖两类,据传1930年出土于内蒙古东部近辽宁的巴林地区,现时散落于数个西方收藏,纹饰风格极近,然仅饰花卉,无鱼子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