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纸张最后进入一条隧道,被隧道内的热空气吹走最后的水分,然后一张张地叠放起来,每500张一叠被压平后切掉毛边,成为规范尺寸的标准纸张。
造纸厂生产的标准印刷纸大小约为一米乘米,基本是1比根号2的尺寸比例,以便对折裁切之后仍旧可以保持相同的长宽比。这样的纸被称为1开纸,相应地,对开之后为2开纸,再对开后为4开纸,后面以此类推。
这样的尺寸比后世用类似方法命名的纸张稍小一些,却不影响书籍的印刷。由于此时印刷的字体普遍比后世要大一些,一般书籍的外形与造纸厂生产的十六开纸相差不大,而使用三十二开纸印刷的书籍则更适合拿在手中阅读,桃李书社的三号和四号字体配合上稍大于后世印刷体的行距及字距,在保证了单页字数的同时也使字迹显得更清晰,还为读者留下了注解的空间,颇受书院中试读过的学生和本县一些收到过桃李书社赠书的读书人人欢迎。
印刷纸和纸型用纸浆解决了之后,造纸厂在章泽天的要求下,试制的下一个品种并不是用来与宣纸竞争的书写用纸,而是一种人们基本都没想到的类型——卫生纸。
这个时代并没有专门用来擦擦擦的专用软纸,使用的代用品五花八门,穷人有用土块的,有用树枝的,有用叶子的,甚至有些比较邋遢的人干脆免了这道手续,再加上缺少洗澡的习惯,人们身上的气味就可想而知了。
有钱人当然不会如此,他们使用的物品低端的有竹片木片削成的“厕筹”,高端的有用丝绢布匹的,用纸的人也不在少数。
不过此时的纸张主要用于书写,在普通人的眼中,是一种相当高贵的物品。用无字的新纸是浪费,用写过字的旧纸则是对文字的亵渎,同样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
章泽天在济南肴记开始推广的物品中就有专门的卫生用纸,不过那是用于擦嘴擦手的高档物品,是选用最好的草纸经过特别加工制作的。比起普通纸张来,肴记的这种纸更加柔软,用起来比较舒适,相当不错。
不过见识过后世各种卫生用纸的章泽天对于此时肴记正在高价出售的卫生纸并不满意,柔软程度不足,纸里面还夹杂着一些杂质,吸水性差,又容易破,实在算不上好。
现在造纸厂既然已经能够出产纸张了,专门弄上两三种卫生用纸,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卫生纸既能够满足章泽天的使用需要,将来放在肴记出售,或者就在这里专门发售,预期市场都不会令人失望。
造纸厂现在使用的制浆工艺,只是将木头片进行蒸煮之后磨碎,然后滤出其中的纤维素,也就是所谓的“机械木浆”。由于只是通过机械方式将木头磨碎,为了分离混杂在纤维素里面的木质,就必须将木头研磨得非常细才行,甚至要比锯末更细。这个过程中纤维素受到的机械破坏比较严重,造出来的纸张强度就会比较低,耐老化性也差。
但是这种木浆也不是全无优点,这个优点相对于印刷纸来说可能算不上优点,甚至可以算是缺点,那就是纸张比较松软。可是如果用这种比较松软的特点去制造恰好希望更松软的卫生纸,就再合适不过了。
通过降低抄纸的厚度,然后进行双层或三层压皱、压花,最后进行裁切,就成了抽纸或小包的面巾纸,经过几次调整之后,第一批纯木浆制造的面巾纸完成了。
章泽天亲自试用之后,说道:“嗯,有点样子了,柔软度勉强可以了,但是这纸的弹性太大,一抻就长,不好用啊。而且这是双层纸,两层之间结合的太松了,容易分层。这样,你们在剥离纱网之后增加一道拉伸工艺,把这纸尽量提前拉长,然后固定下来,两层之间的合层也提前一些,在烘干压皱之前先合起来一起过几次辊,结合得会更牢固得多。”
大家无条件地按归章泽天的要求进行改进,几天之后,大家看到了最终的成品,不得不为章泽天的办法叫起好来。眼前的纸呈淡棕色,柔软又不失整洁,上面的“肴”字徽记清晰可辨,一看就给人高端的感觉。放在皮肤上试擦时,柔软的触感甚至超过了丝绸。
卫生纸被章泽天分成了三个档次。第一档是专供肴记的带有“肴”字徽记的抽纸,包装在专用的木制抽纸盒里面,是要作为奢侈品销售的,价格极为高昂。这个档次的抽纸每一张都是经过了人工检查的,任何明显的杂质和破损等都会被剔除掉,相差的强度等方面的检查也都按照最高等级的标准来执行。
第二档质量与抽纸类似,但是上面没有徽记,也不是抽纸,而是简单叠放的,外面的包装则只是一层蜡纸,能够起到简单的防水作用。这种纸的售价远低于肴记专用纸,将来面对的会是普通的中产阶层,其中利润相对比较低,将来会依靠销量来保证利润的持续。
第三档质量更差,其中添加了不少废纸浆,掉沫比较严重,价格方面当然也就更优惠,可以面对更低收入阶层,打的是普及到所有人群的主意,当然,这个目标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