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接下来几天,顾沉依旧利用业余时间把整个西部老城区逛了个遍。拍了无数照片,做了无数考察,利用吃饭的时间去一些老城区,包括城中村的小饭馆里采访街坊邻居,询问他们对于拆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拆迁的想法只有两种。一部分人是盼着赶快拆迁,开发商要么给钱要么分房,只要补偿给到位,能让他们过上拆二代的幸福生活。什么文物修复遗迹保护乡土人情,压根儿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而另外一部分,主要是上了年纪的人,就颇为看重这个居住的环境。觉得在四合院里住了大半辈子,邻里邻居都熟了,几乎是一辈子的人生轨迹都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头。真要是拆迁了,就仿佛大半辈子的岁月也随着那些被拆掉的砖瓦门窗土崩瓦解。仿佛连人生都没了意义。
这部分人,就是无论开发商给多少钱,都不想搬的。
而无论当地的街坊邻居们想不想拆迁,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整个西部老城区的开发范围中,也只有一少部分建筑存在着历史遗迹的功能,具备文物修复与保护的价值。剩下大部分老城区,包括城中村的建筑,由于房屋老旧,管线老化,再加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根本就没有任何修缮维护的价值。而这一部分区域因为地处规划中心位置,如果想要拆迁的话,光是拆迁补偿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顾沉初步换算了一下,光是拆迁预算这部分,都快赶上在东城郊区建两条商业街了。
开发成本如此高昂,别说政府能不能同意,首先开发商就不能干。
顾沉叹了口气,觉得开发西部老城区这事儿果然任重道远。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顾沉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搜集了大量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包括从西城区图书馆的故纸陈堆里翻出了有关夫子庙,猫耳胡同,莲花池子和其他一些有文物修缮价值的老旧建筑的地方志。写了一篇足足有三万字的,还是图文并茂的,有关于如何把开发西部老城区与文物建筑修复融合在一起的,这么一个半论文半策划书的东西。在周五上午准时交到了邢教授的手上。
邢教授翻看着得意门生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搞出来的策划书,惊喜之余还略微有些好奇:“你这次怎么这么主动干活儿?”
又被教授一句话拆穿自己总是摸鱼开小差,喜欢得过且过的小心思,顾沉微微尴尬。
好在邢教授只是逗了一句,就回归正题:“你是想要把开发西部老城区和修缮历史建筑结合在一起,突出乡土人情,用这种情怀来吸引外商参与投资开发?”
“你觉得这个策划的可行性大么?”
顾沉点点头:“我觉得应该没问题。”
顾沉指了指自己在策划书最后,附上的那几位商业名人录。里面详细罗列了几位企业家的生平——生于A市长于A市,因为求学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移居海外,或者在港澳湾三地有了自己的事业。如今年过半百热衷慈善,并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频繁的提到过很怀念家乡。
顾沉还特别细心的把这些采访片段截取出来,旁边罗列上这些企业家在内地做慈善的总结。包括捐建希望小学,图书馆,孤儿院,资助学生,修桥铺路等等事迹。
“如果我们沟通的好,能够说服这些人。我觉得他们至少有能力,也有意愿做这件事。”顾沉说道。
邢教授点点头,看着策划书中间部分,顾沉还拍了好多张夫子庙,猫耳胡同,莲花池子等西城区地标性建筑的实景照片,又用黑体加粗标注上“煽情”两个大字,略微疑惑:“这又是什么?”
顾沉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想请一些文学大家写写回忆录或者散文小传之类的东西,唤醒人们对于老城区乡土人情的不舍。就是故土难离,故人难聚之类的。能勾起人乡愁别绪的。”
卖卖情怀,最好能够感动那些企业家,让他们拿出钱来帮助西部老城区的开发建设。同时满足政府对于吸引外商投资的需要。
顾沉词穷说不出来,用眼神拼命示意邢教授:“您懂的。”
邢教授挑了下眉:“你还蛮有想法。”
顿了顿,又好奇的追问道:“那你为什么没自己写两篇?”
顾沉噎了一下,不太想说,最后还是不甘不愿的说道:“……没憋出来。”
邢教授:“……”
邢教授险些被顾沉耿直又憋屈的小模样逗到笑出声来。笑过之后,邢教授也不得不感慨,觉得顾沉这个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执行力太强。他从来不会纠结一件事应不应该做,而是跳过这个阶段,直接想办法去把这件事做成。不管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也不计较是不是真的能成功。就全力以赴的去做。
而且花样百出天马行空,关键是你看完策划书以后,竟然还觉得很有可行性。
邢教授看着策划书里有关民俗商业街的部分:“……打造具有华夏特色的CBD商圈,弘扬华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宣传民俗商业街,打造网络爆红旅游胜地,将百货购物与旅行游玩饮食聚会融合在一起……”
别的不提,光是这几个概念,就足够新颖。而且很懂得捕捉上位者的心思。
顾沉说道:“其实一直以来,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很喜欢参考西方发达城市的城建历史,喜欢打造类似曼哈顿还有华尔街那样的商业中心。繁华确实很繁华,但是并没有体现出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