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母的心思倒不至于这么恶毒,但她的目的也的确不单纯。
一如他们回来后担心的那样,发生在食品厂的闹剧一夜之间就传遍周边,别说是从食品厂传到纺织厂,就是周围其他几个厂子也传遍了,算起来几乎有小半个城。
这才算是丢大人,丢大了脸。
乐父乐母得知后内心惶惶,终于才知道怕,却已经晚了。
当时他们凭着一腔怒火以及占便宜的心态,怂恿人大闹食品厂,现在清醒过来倒是后悔后怕不已。
你说他们图啥?白折腾了一场,没达到目的不说,还把人得罪了。
什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什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说的就是现在的他们。
可惜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后悔都没用,只能尽量挽回。
至于怎么个挽回法……
乐母想了想。
目前食品厂那边没有多跟乐家人计较的意思,但是打从事情传开后,来自周围邻居同事们的闲言碎语和避嫌的态度就够让他们糟心的。
所以现在食品厂那边可以暂时先不管,只需要压下那些对乐家不利的流言蜚语就好了。
而能达到这样效果的,就是他们乐家出一件比较光荣的事来,最好能有锦旗的那种。
乐母就此和乐父躲在屋里嘀嘀咕咕大半夜,第二天一早爬起来跑去知青办给乐瑶填了表报了名,然后作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的先进家庭,还真被她死皮赖脸要回来了一面锦旗。
锦旗一出,整栋楼或者整个纺织厂家属院都被震动。
大家一方面是为乐家夫妻的狠心,居然当真能做得出让小女儿替大儿子下乡去吃苦受罪;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无耻,用小女儿填补知青名额后,竟然还利用这件事洗白他们之前的荒唐事,太不要脸了。
但不要脸归不要脸,效果却是最显著的。
单单是看在代表着组织荣光的锦旗的份上,那些笑话他们的人大都不敢在明面上碎嘴了,最多在私底下嘀咕几句,影响不了什么。
于是一场舆论fēng • bō还没彻底吹起来,很快又销声匿迹了下去。
以上,才是乐母迫不及待地提前送乐瑶下乡的真正目的,说白了就是推出她来顶锅,顺便一举两得。
至于当事人的意见如何,乐母根本不在意。
乐父只有沉默的份,算是默认。
乐军作为受益者,对此也不会多说什么。
可这样一来,乐瑶的计划就被打乱了。
因为名字一旦报上,她除了到时候按照规定老实下乡外,基本没有第二个可能。
所以当乐瑶突然从乐母那里知道这件事后才大为光火,气的直接在饭桌上质问道:“你们怎么都不跟我说一声的?我马上就能找到工作留城了,妈你这样做不是捣乱吗!”
她自己考虑下乡是一回事,被人逼迫着不得不下乡又是另一回事,乐母这么自作主张,明显是触碰到了她的底线。
可乐母一脸不以为意,说:“这是大人做的决定,小孩子家家的管那么多做什么,老实听安排就是了。”
乐父乐军眼睛一亮,立马问乐瑶是不是又找到什么工作机会了,给他们说说看,可以的话,还是让家里人出面比最妥当。
别又跟上一次一样,好机会还没落到手就被别人抢走。
乐母听了后顿时也很期待,“没想到你这丫头本事还不小,好机会都让你碰着了,赶快讲讲,你哥的工作还没个着落呢。”
听她话里那意思,如果乐瑶真又找到了什么工作机会,肯定要先让给乐军。
关键是乐父、乐军还一脸理所当然、没什么奇怪的模样。
乐瑶简直都快气笑了。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没有!”
有也不会跟他们说。
“没有你吼个屁啊。”乐母失望地嘁了一声,开始跟乐瑶算刚才对他们大小声的账。
乐瑶打断她的逼逼赖赖:“但我早晚会找到的,你们就非得让我下乡当知青?大哥他为什么不去?名额不是他的吗?!”
乐母不耐烦:“你怎么能跟你哥比?谁让你不是个带把的!一个赔钱货,家里养你这么大不错了,现在正是你回报的时候,别怨也别恨,老老实实下乡,我还能临走给你置办点东西带上,不然毛都没有。”
乐军听到这里低下头,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却也没出声反驳。
反正他们家总要出个人下乡的,不是他就是妹妹。
父母不愿意他去,他自己也不想去,那只能委屈妹妹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乐父深深叹气,无奈地开口劝:“都别吵了,都别吵了,孩儿他妈你那张嘴呀,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还有小瑶,你也知道你妈刀子嘴豆腐心,话赶话上来了什么都说的出口,你听听就算了,别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