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林庙,从三新路进入,沿着店铺,走着走着,就到了三林塘老街。
三林老街,有人称之为三林古镇。其实,确切地说,它只不过是一条长大约500米的老街而已。
街道旁边就是三林塘河,旧称三林浦,横贯古镇东西。
古镇依水而建。由西林街、中林街、东林街组成的老街,在灵岩南路桥下一分为二,桥东为东林街,桥西则是中林街,而西林街除有一座西城隍庙外,几乎名存实亡。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林地区的园林盛景众多。形成于清初的西林八景,如今也早已荡然无存。
朝外望,是成片农田。没有什么像样的道路,更没有什么公交车了。
不过,即使是眼前这样的景象,王建浦却说道:“三林塘仍然是传统浦东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区,它齐全了浦东文化的基本要素,具备一切江南水乡古镇的特征。”
他说,三林的历史是丰厚的。
塘在浦东称水池,圆的叫池,方的称塘。早在明初时的三林,由东塘、西塘组成。
有塘的地方,必有河流,东塘和西塘便坐拥着三林浦,现在我们也常叫三林为三林塘。刘桢有词这样描写:“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东塘和西塘相距三里左右,三林浦横贯全镇。这条河被称作筠溪,所以三林又别名“筠溪”。
筠溪的引证解释是,竹丛中的水流。杜牧有诗“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疎”。想必当时的三林浦两岸都有竹林吧,便有了这个很有诗意的别称。
三林浦的长街沿河北岸逶迤伸展。弘治《上海志》称“民物丰茂,商贾鳞集”。1373的明洪武六年,在此设了三林庄巡检司,后来因倭寇之乱,三林逐渐地凋敝了。清代时西塘很是繁盛,而东塘却渐渐地衰落。
历史对三林的记载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