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武侠修真>血狩穹苍>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暗下分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暗下分兵(1 / 1)

所以在阿布达达记录安澜城的物资时,用到的仍然还是大周朝的文字和大周朝的文房先生。此时当他发觉自己要去操持这些事务的时候才明白,他其实是离不开蔡家三兄弟从旁协助的。

也正是因此,即便阿布达达对于自己这名亲信的死亡心存疑虑,他也仍然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更不要说真的与蔡家三兄弟翻脸,只能是暂时将此事放在一边。哪怕这名亲信的女人拖家带口来此哭闹,那也只能够让人将其轰走。毕竟现在任何事情都抵不过凑齐安澜城里的所有储备物资,全力以赴的提供给南征大军使用,这才是他作为安澜城内大统领该做的大事,也是此时重中之重的大事。

至于这名亲信的死亡,那也只能够是封锁全城,寄希望于蔡家三兄弟他们能够将凶手捉拿归案,哪怕是随便找个人来顶罪也行。

蔡明逸表面上恭恭顺顺的应着阿布达达的嘱托,实际上等到阿布达达一离开,他脸上便露出残酷的表情。对于他而言,阿布达达又何尝不是一团行走的可食肥肉,只不过是他们所驯养的那些夜行魔口中的美味。只是可惜现在时机还没到,因为他们此刻动手的话,必然会要面临单独与羯人大军硬碰硬的险境,那将是一场全然没有胜率的战斗。

作为蔡家的领军人,他蔡明逸当然不会蠢到那个程度。只不过干掉阿布达达的亲信,也算是他的一种态度。无论那阿布达达知不知道,他也通过这一次动手,让这个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家伙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对他指手画脚的。更何况在此刻,在急需筹备出那些储备物资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那阿布达达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蔡家三兄弟在这十多年里早已从牙齿缝中省下一支十万大军所需要的一年粮草。这是在极度饥荒之下克扣下来的物料。原本这些物资足可以提供给大周朝遗民三年之需的给养,但是他们蔡家三兄弟却硬生生的从中间刮出来,然后眼睁睁看着大批老弱病残的大周朝遗民活活饿死,他们也不曾动过一丝仁慈之心。如此做的目的,就是在为了今天这一场战斗,为了他们蔡氏家族百年基业。

“让他们把一号仓,二号仓,三号仓的物料全部打散后运去广场上集中。其他几个仓口的物料全部散下去。里面至少得有五个仓口的物料今天夜里就必须全部散出城外。那些人恐怕会有变化,你我都要做好拼命的准备。”

蔡明逸看着南面那波云诡谲的天气,知道这北地的天又要再度变了。

其实这段时间来,北地时不时的就会下上一场雨。虽是冬季,但很多地方早已积蓄起久违的水塘。在一些山间,更是有了小溪在流淌。尽管那些绿色的植物还没有出现,但显然等到开春之后整个北地又将恢复往昔的生机。

只是对于所有人而言,他们还需要先经历一场极其严酷的冬季。在这个冬季里,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活下来还是未知数。但想来那些能够活下来的人,应该会比现在的人活得更加舒坦一些。毕竟压在北地的那持续十多年之久的旱情,也已经在悄无声息中退去了。

此时此刻没有人会把这一场旱情的消退与失踪的冠勇侯何乐联系在一起。他们只会把这当成上苍的自然转变。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他们对于上苍的变化充满了敬畏之心。虽然有时他们会在心中咒骂老天的不公,但很少有人敢公然去唾骂老天,哪怕是那些流离失所的大周朝遗民也依然如此心怀敬畏。

此刻对于北地的大周朝遗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人心惶惶。

其实路过安澜城附近的这一支羯人大军只有六十多万,还有另外四十万羯人大军却分兵于更西端,试图从弱水城一带寻找机会渡过澄河!

而此时大周朝的临安朝廷,都还并没有掌握正奔赴弱水城的这支羯人大军消息。因为这支羯人大军选择了最为隐蔽的路线,而且行军路上已经将遇到的所有大周朝人也一律不留活口,几乎是马不停歇的直奔弱水城而去。

因其地势险要,激流湍急,实则那弱水城一带的澄河两岸并不适合渡河,尤其是人数庞大的军队。也正是因为如此,弱水城一带的南岸基本都没有派驻大规模的军队把守。那些羯人也正是基于此考虑,所以才分兵如此,试图等待今冬之季的严寒天气来冰封河面。

可以说这一次的南侵,羯人不仅仅借助他们那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用上了一些谋略,这是在此之前都不曾有过的情况。之前的羯人大军,他们可能大多都是凭着个人的武勇一路杀过来。但现在他们却懂得了使用更加有效的计谋,采用分兵进击的方式。

他们在表面之上对外宣称百万大军一路南下,从而吸引了各路人马的眼光。但在暗地里,他们却又将另外四十万大军安排从另外一条线路南下,走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攻击方向。若是真让他们的计谋得逞,那整个大周南朝必将陷入最为危急的关头。

因为到现在为止,哪怕是何乐都没有想过羯人会分兵进击。按理来说羯人们本应当集中所有的优势兵力,突破滩涂最浅的东端澄河防线,此后便可长驱直入。只要攻破临安城,那整个大周朝就相当于失去了大脑,直接陷入混乱状态。

只可惜现在的大周朝,虽然临安城还没被攻破,但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因为建祯帝的突然夺权,使得之前靖南侯定下的很多攻守谋略都无法有效进行。而另外那些人在暗中试图火中取栗的诸人,却也是徒劳无功。

甚至包括谋划已久的彦少卿,也在这场动荡之中没能捞到实质好处。哪怕是已经重新掌权的建祯帝,也只能坐在临安城的皇城内,等待各地众将领前来向他效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