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由南向北流淌的沙河两岸是一片静谧,只有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鸟儿的鸣叫,浓浓的晨雾笼罩在宽度大约200米的河道上方。
此时,大雾中隐约传来哗哗的划水声,不多时,从东岸的一处浅滩上站起了两个头上顶着大大的油布包裹,浑身赤条条的人来。
这两人就是已经奔行至沙河上游的周文和张晓平。而这里距离日军架设浮桥的地方已经有30多公里了。
周文和张晓平其实昨晚上半夜就已经赶到了沙河的西岸,但并没有急着过河。
一个原因是,这一带他们地形都不熟悉,而现在正是大河融冰时节,河水看似流淌缓慢,但也有可能暗流汹涌,在暗黑之中泅渡容易出现意外。而且现在他们已经远远甩开了后面搜索的日军,没必要冒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人短短6个小时已经连续奔行了50几公里,身体也需要休息一下并补充热量和营养。
要知道,现在燕山山脉的气温依然很低,到了夜间,河水的温度就更低,说是冰寒刺骨也不为过,别看只是短短的200米,如果再加上水流的拉扯,对人的体力就是一个考验。
所以周文和张晓平就在西岸找了个隐秘处休息进食,在天边挂起一丝鱼肚白的时候,才就近选择了一个泅渡点,把全身的衣服和武器用一面是油布层的伪装披风打包,然后一手举着包裹一手划水,花了近二十分钟才游到了东岸。
而且他们登岸的地点,已经距离下水的地方向下游偏移了100多米,可见水流的速度其实不低。
此时两人哈着白气上了岸,赶紧哆嗦着用毛巾擦干身子。
即使是气劲镜高手,在这种冰冷的河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同样会感到各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