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国潮1980> 第一千六十四章 甲方乙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六十四章 甲方乙方(1 / 2)

商场上的人应该是非常务实的。

要么图名,要么图利,要么希望名利兼收,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儿。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像宁卫民这样不图名,不图利,信奉“好汉护三村”,只想脚踏实地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的人,无疑是当下极其少见的异类。

他的风骨多少已经有点接近那位开办胡庆余堂的商界前辈了。

哪怕张士慧这样只为邀名露脸的主儿,也算得上是商人里的良善之辈了。

不过说实话,像他们这样的行为,在过去是很普遍的。

因为这其实恰恰就是华夏商人和西方商人最不同的地方。

华夏人心里有家国情怀,追求的是能够和睦相处的生存环境,哪怕商人也是如此。

只是华夏经历过翻天覆地的巨变,商业传统出现了历史性的断层,如今这才显得希罕了。

诚然,也正因为如今华夏内地商业环境需要重塑,什么千奇百怪的现象都有。

有人不图利,不图名,甚至也不愿意做事,费尽心机就想弄一个与外方“合资”的名义。

这也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事儿,即便是三十年后的人们也是绝难想象的。

宁卫民就遇到了这样连他都要瞠目结舌的怪事。

…………

在把“慧民读书社”的事儿规划好了大致计划,甩给了张士慧去执行之后,宁卫民就抽身去忙别的事儿了。

毕竟花钱容易赚钱难,他有心做公益不假,但这份善举也是需要经济实力才撑得住的。

不去开源哪儿行啊?

还是得继续奋斗啊。

何况无论公事还是私事,好多事都需要他操心呢,自然不可能守着这一个书店浪费时日。

于是按照轻重缓急,宁卫民接下来就联系了轻工局的李处长。

打算先推进拉杆旅行箱的合作项目,把这件事敲定再说。

宁卫民和李处长是今年春节过后在飞往东京的飞机上遇见的,很有点风云际会的意思。

彼此间既可以算得上有缘,也可以说算得上投缘。

当时这位代表轻工局出国考察李处长,在下飞机取行李的时候,一眼看见宁卫民一行人使用的拉杆旅行箱,直接就被震惊了。

在他眼里,这样的旅行箱是是如此的漂亮,是如此的便捷,误以为是最先进的外国产品。

之后一打听不要紧,居然获知是宁卫民发明的新产品。

这对他来说简直不可置信,当场就表示出强烈合作的意向,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

别说,临回国时,李处长还真的去了宁卫民的大刀商社拜访过。

虽然彼此接触时间很短,但眼见为实是最能增进信任感的。

当大致了解了一下大刀商社的经营状况后,以及拉杆旅行箱在东京供不应求的情况后。

李处长就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合作项目定为他回局里交差的最优之选。

而等到李处长回国后,他也显然一直在尽力促成此事。

实际上,在银座的坛宫开业后不久,宁卫民就在东京收到了李处长发来的传真。

李处长告诉他说,局里已经基本批准这个项目了,希望他找个时间尽快回内地,与之商洽具体合作条款。

所以这次宁卫民归国,对于双方合作达成,无疑是抱有极大期许的。

为了与李处长的再度会面,他可以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不但带来了从东京购买的礼物,详细的产品资料,样品和图纸,还准备好了支票。

只要考察完毕,选好工厂,谈妥条件,他马上就可以给付款项,让工厂开工。

尤其头几天见霍司长的时候,他还从霍司长的口中了解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在东北的SY市,亏损已达十年的一家国营企业!

负债额超过全部财产三分之二的防爆器械厂!

刚刚宣布倒闭了!

这在十年后不是个问题,但在这个年代,却属于打破先例之举,非常让人震惊。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明连铁饭碗都不保险了,盛大锅饭的这口锅,也可能有朝一日被打翻。

同时还能说明,国内目前恐怕已经不是纯粹的卖方市场,短缺经济了。

如今可不是所有的东西,不管好坏,只要生产出来都有人买了。

不是只要不凭票,东西就能被顾客抢光,价格还一个劲地涨。

毫无疑问,作为生产企业,京城这边的许多工厂肯定会因为这个消息,感到物伤其类,兔死狐悲。

一定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宁卫民认为京城这边的厂家不管日子好过还是难过,都会希望自己的厂子能更保险一点,谁也不会拒绝他的订单。

而反过来,他也不是那些惦记着往死了占便宜的外国资本家。

只要能够保证质量,不出问题,他其实很愿意开出足够优厚价码。

再怎么说也是一家人,让京城的厂家赚走了,这叫肉烂在锅里。

反而他要是在差价上赚得多了,把利润都拿走,那边还得多给日本政府缴税呢。

那干嘛不把利润尽量多的留在国内,干嘛不对家里人实在点?

即使同样在缴税,那也是支持自己的家乡建设,是爱国之举,对不对?

总之,宁卫民从不认为两边存在什么根本性的原则问题,会有什么谈不拢的实质障碍。

在他心里,这件事应该是稳拿把攥了,其余的就是快刀斩乱麻的确定工厂,签合同了。

可结果没想到,实际情况却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这件事居然“难产”了。

现实又给他上了一课。

问题不是出在李处长身上。

应该说,李处长办事还是挺实在,也挺靠谱的,前后带宁卫民去实地看了三家厂家。

有两家是轻工局麾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箱包厂家,还有一家是轻工局下属最大的皮革制品厂家。

三家工厂规模,最小的也在千人以上,生产设备和职工素质,也是全市最好的。

不过这三家厂子虽然一开始都挺热情,也很感兴趣,甚至还摆酒迎接,热情款待。

但由于宁卫民为了给日本政府少缴税,不能直接和国内工厂产生联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