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还记得她的少女时期。
邻人养了一只黑犬,她本是有些害怕的,一回往山里去给父亲送饭,黑犬闻着肉香跟了她一路,结果突然山道上蹿出一条蛇,直接袭击她的小腿,是黑犬上前跟那条蛇搏斗,黑犬被蛇咬了一口,蛇也被黑犬咬断成两截,后来黑犬的伤口发脓肿大,黑犬险些没有死掉,蒋氏才知道那是条毒蛇,黑犬救了她的性命。
从此之后她就不再怕黑犬,她的父兄靠狩猎野味出售营生,她们家不缺肉吃,她便常用肉馒头“报答”黑犬。
后来黑犬被她的兄长杀掉了。
兄长厌弃黑犬常跟她进山,惊跑了猎物,杀了黑犬煮成一锅子肉,蒋氏吃不下狗肉,但她没跟邻人讲黑犬的下场。
再后来,父兄莫名失了踪迹,不知是否亡于山中猛兽之口。
蒋氏嫁给邻人之子,她一直隐瞒着黑犬那件事,她觉得若是夫家得知一定会鄙斥她忘恩负义,但她不可能因为一只犬,出卖自己的兄长。
但再再后来,当母亲病重夫家却决意袖手旁观时,她提都没提异议,她认为既嫁从夫,夫家没有道义照顾她的寡母。
她从来都有“准则”,知“分寸”,比如受雇于覃门听令于王氏时,她已经守寡,她明白大夫人是她日后唯一的依靠,她得对雇主千依百顺。
这渐渐成为了她心中奉行的执念。
大夫人所有的理念都影响着她,她对依靠有种近乎的狂热的执迷,比如她也逐渐开始为自己的女儿殚精竭虑谋划幸福美满,为了亲生女儿可以牺牲一切,乃至于自己的性命。
她这一生遇见的所有依靠,确然都是胜过她的人。
兄长才七岁就能猎捉獐狍,帮着父亲养活母亲跟她;丈夫活着的时候她衣食无忧,从来不为饱暖发愁,所以她才将丈夫的话奉为金科玉律,认同母亲与其孤寂的活,不如早些与父兄团聚;大夫人是她从前不敢想象能够结识的贵人,依赖着大夫人,她也的确过上了从前难以企及的富贵生活。
她就这样依赖着一个个的人,活了很多年,过去大半生。
她当然明白大夫人的神智已经不那么清醒,她也产生过焦虑,但服从指令已经深入她的骨髓,更何况大夫人这回破釜沉舟的决心,还让她的女儿女婿莫名收获大夫人这些年积攒的大笔产业,蒋氏魔障般的又再产生认同,豁出去,大夫人跟她都舍弃性命,子女们都能获益,仇人们都将陪葬,尊贵如大夫人都敢下这样的决心,她为什么还要苟且偷生?
蒋氏认定只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就一定能够做成大事,她已经年近六旬了,再是惜命又还能活多久?就算她再活下去,也不可能为女儿争取这么大笔的财富,大夫人说得对,人生自古谁无死,一个人只要死得其所,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蒋氏已经看见长公主的车舆,轧轧停在了别苑门口。
长公主还是那样,不喜前呼后拥的气派,今日更因是悼祭亡人,并不让随行的卫御跟进别苑,王氏主仆二人俨然料到长公主会有此“虚情假意”,所以有大功告成的自信,蒋氏这时迎上前,却见扶着长公主下车并步入正门的仆妇并非那年迈的ru媪,蒋氏因为心怀鬼胎,未免敏感,便道一声:“这位内使倒是面生。”
“阿媪近日身上有些不适,我让她好生调养。”长公主仍是和气的神态回应。
蒋氏就又放心了。
“夫人在布置悼祭的厅堂,不能亲自相迎贵主,还望贵主担待。”她又恭恭敬敬施礼。
长公主扶起蒋氏:“无碍,妪领我往祭堂去吧。”
万仪没有四处打量周遭的布置,因为她没有这样的心情。
她初见西夏七王子时,并不知道那人的真实身份,虽说也看出他是外族人,不过听他能讲卫语,又的确对道家义理深有涉猎,才愿意交谈。她的少女时期其实并不拜崇佛道,更不消说涉猎道家的义理了,但在被幽禁的漫长岁月,她着实煎熬凄凉,慢慢地开始研读道家经典,想靠先哲的智慧安慰内心。
她很难很难遇见一位能够深谈的人。
后来七王子向她坦诚身份,那就是他们间最后一次见面了。
是否惋惜是否遗憾,万仪其实自己也说不清,她从此不敢再往深处想,她只能把西夏王子,这个莽莽撞撞闯进她生命的人,当作萍水相逢的过客。
她根本就没想到西夏王子会提出和亲,竟指定她为和亲的人选。
她并没有犹豫就选择了顺从,她以为自己是因为身为皇族公主的责任,甘愿承担两国修好的纽带,但后来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她又发现自己竟当真一点也不觉得前途茫然,一点都没有因为命运又再陷入未知而彷徨,她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她发觉自己竟是期待和欢喜的。
黯淡的余生终于有了别的出口,上天厚爱她,让她在遭受苦难后回到卫国,还能嫁给一个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