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技幻想>非酋变欧之路> 第三十七章 抄家灭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抄家灭族(1 / 2)

世家的存在渐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为世家的关系,东汉之后的皇朝一直都是短命的皇朝居多,战争一直绵远不断,这对老百姓来说十分痛楚。

还有最为令老百姓痛苦的是在皇朝更换的过程中,那些世家们往往并没有随着皇朝一起倒掉。因为皇朝的出现和更换都有着世家的影子,就算是有世家在战争中倒台,自然有取而代之的世家出现。

就这样世家的一点点变成了一个可以决定皇朝的庞然大物,连皇帝在很多时候都要退让。那么就有人想要推倒这些庞然大物,该怎么能够做好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要知道世家的出现是必然的。

话说世家大约在汉朝就开始出现苗头,之所以会出现要从怎么能够做官谈起来,已知商周朝的当官制度就是世官制度(1),也就是子承父业,老爹留下什么官位,儿孙就是什么官职,根本不在乎什么能力,就算是没有什么能力,只要投个好胎就可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怎么当官就有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原本的世官制度外,增加了军功制度,也就是依靠打仗而改变个人的阶级,这其中以大秦最注重军功,结果是很明显:始皇帝最终一统天下。

秦二世而亡后,汉朝建立起来后,怎么做官就有了变化,变成了察觉制,也就是让地方官员举荐一些人去做官,当然被举荐的人也是有专门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事人一定要孝顺。这种风气最终让大家觉得:百善孝为先。

当然如果有一个大孝子,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自然也不能被举荐上去,因为作为一个官员怎么可能不识字?怎么处理公文?这种大老粗根本不会去当官,这就导致了庶民基本上确定祖祖辈辈都是庶民。

这是因为即使在孔子之后让更多的人得到了教育的机会,但大部分人基本上处于糊口的状况,可以说劳累了一天也仅仅能够让一家人吃上饭,自然不可能有时间有机会去念书,只有那种家有余粮的人家可以让人读书识字。

当然即使是这样,在那个时代也算是一种进步,因为能够读书识字的人群扩大了,要知道在更早的时代,识字属于贵族的特权,知识的传播仅仅在贵族的圈子里,春秋战国之前按寒门根本没有资格,之后寒门有了获取更多知识的机会。

汉代察觉制的出现,就意味着被举荐的人要感谢那个举荐自己的人,纵然对方不会在意这件事,但当事人还是要记得这段情谊,等着有机会回报一番。在古代史相当重视要回报,这算是品德上的问题。

因此这种人情往来之后让一部分人手里掌握了很多人脉关系,等到后来就会发现自己的亲朋好友都会因此得到了实惠,因为不担心自己的亲朋好友没有官职。

有了官职就有了权势,有了权势就会有钱,一点点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发展到最大的官职基本都被几个家族把持住,其他家族也在朝廷里都有了自己的位置,世家就此出现。

世家有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多年收集典籍,家族里有着别人无法弄到的存储,这就导致家族里的年轻人都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又有族人在朝廷里做官,自然也有了相当多的机会知道更多的事情,从而涌现出来一个个人才,世家里的聪明人不少,可以说正是有了他们,朝廷很好地运转着。

但世家也有一个特别大的缺点,世家子弟爱的是自己的家族,因此导致世家的人喜欢多方xià • zhù,就打个比方说三国时期的世家,就比如说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卧龙诸葛亮在代表的诸葛一家人,就是那种世家的做派。

诸葛家把魏蜀吴都做了相应的投资,古人是这样记录的: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这诸葛三兄弟里大家熟悉的人是诸葛亮,后来刘备死之前托孤于这位卧龙先生,而卧龙先生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为诸葛亮的名头太响,以至于挡住了其他人的光彩,其实他的两个兄弟都有不俗的战绩,最平庸的一个还生下一个牛掰的儿子,在东吴是个牛人,可以说诸葛一家人都是很不错的情况。

这就是世家的投资策略,不管哪一方势力最终登顶,世家的投资也都不会落空,家族里的子弟依旧能够当官,这也是世家的人为什么一直活得很好的原因。

做皇帝的人能够看不出来世家的打算吗?当然看出来,皇权和世家的争斗一直在进行中。只不过世家的子弟多是朝中大臣,他们聚集起来的权势太大,皇帝有些压不住而已。

有些脑子的皇帝都看出来察觉制的弊端,有可能让自己的皇帝宝座不稳,可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世家子弟占据了朝廷最重要的职位,皇帝在某些时候就是个盖图章的。

皇帝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可以去做的是利用世家们之间的问题去争取到自己的好处,还有可以去拉拢那些寒门子弟,也就是当个小官而已,官大一级压死人,不得不这么将就下去,明智的皇帝知道自己必须慢慢来。

从东汉开始出现世家的端倪,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终于彻底走上政治舞台,世家子弟一直在皇朝的更迭中起着不小的作用,有心人自然看出来其中的起伏,发现世家变成了毒瘤。

有皇帝就开始想着怎么消弱世家的特权,可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就算是皇帝不敢太过着急除掉世家的人,因为世家子弟中有不少聪明人,他们想要的是让自己的家族一直延续下去。

要知道世家的人一个个特别骄傲,自认为他们世家比皇族还要牛掰,一个个皇族被拉下神坛,反而是世家的子弟们即使换一个皇帝,还可以当官,才会感觉世家比皇家还要牛的感觉。

虽然世家子里有不少很有能力的人,毕竟他们的子弟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事情,好好跟着自己家的家人学习,就可以让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但世家子弟在行使自己的责任时,更在意的是怎么为家族捞好处,这就让人无法忍受,另外世家人很是自豪:皇帝轮流做,但世家永不倒,这怎么能行?皇帝不满意这种情况。

可有心限制世家的皇帝也发现一时间拿不出来怎么限制世家,一个世家倒下了,自然有别的世家站起来。皇帝们最终只能是忍着,就连英明神武的光武帝也不得不对各个家族豪门采用怀柔政策,谁让他发家时靠的是豪门?

最终有位皇帝想到应对世家的招数,也就是隋朝炀帝时期开始准备大规模科举,可惜的是隋炀帝的步子迈的太大,手下还有一帮不干人事的官员,最终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即使如此世家崩溃的境况也没有好转,隋亡后建立起来的唐朝决定接着推行科举制,就此世家的特权被打破,唐朝建立后皇权进一步加强。

皇帝一方面也要用世家的人,谁让世家子的确有本事,一方面加紧培育寒门子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这样就渐渐消弱了世家的力量,因此世家渐渐衰弱下来。世家开始没落,大量寒门子弟取而代之。

凌霄记得到了唐末的各个世家已经走向了末路,世家子弟渐渐只能也许参加科举。那种只要自己会投胎,自然变成官员的好日子终于终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