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威德明王的庙宇在这座距离现代文明十分遥远的小岛上待了有多久,估计生活在岛上的村民都无法回答你,他们只清楚,小岛在封建时期曾被视为不祥,就连乞丐也不愿上岛找个落脚之处,朝廷更是将它孤立,能无视就无视,因此一遇天灾,便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直到它被取了一个十分禅意的名字——曼殊岛。
曼殊室利是文殊菩萨的另一个名字,曼殊岛相传是由一位行脚僧所取。这位僧人在山道遭遇山贼殴打时,幸得一位从小岛到内陆卖鱼的渔夫所救,僧人为了报答渔夫的救命之恩,便跟随他来到岛上,希望能以佛祖之力净化岛中的邪气。其实,这岛上根本没有什么邪气,只是小岛偏远,又多灾多难,于是在外界人眼中自然要不祥些。
村民在僧人的带领下,在岛的正后方建了一座大威德明王庙,其供奉的大威德明王虽长相瘆人,但却是能断除一切魔障,灭世间一切怨恶。
不知是不是明王显灵,自从庙宇建起,村里人的生活逐渐变得一帆风水起来,老人身体康健,孩童平安快乐,家家生活安逸,不管是在家种地还是出海捕鱼,皆收获颇多。一时间,曾经的不祥之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处世外桃源。
岛上的村民无一不感谢行脚僧的恩情以及神明的慈悲,大威德明王庙的香火也就越来越旺。
“具体什么朝代不可知,反正这岛上的人是都得救了,他们认为是神明庇佑,因此都极为虔诚。”
由于风吹日晒,脸被晒得黝黑、还刻着如梯田般深邃皱纹的老书记喃喃讲述着那段神奇的历史。
“建庙不需要材料吗?岛上的资源有这么充足?”袁青教授拿着地图,一边看一边问。
“你瞧。”老书记一指大山,“那时的树比现在多了不知道多少,村民砍下大树,以做庙宇的建筑材料,简陋是简陋了些,倒也还过得去,至于大威德明王的神像,则是那位行脚僧花了一年的时间亲手雕刻而成的,村民们都说,就是因为这样虔诚的心,神明才会施予慈悲。”
除了年轻时外出求学,其余的岁月,老书记都没离开过这座岛,不过他知识渊博,绝非平常农村老人,家中藏有许多绝版古书,据他讲是祖上传下的传家宝。袁老教授稍稍打听了一下,原来老书记还算出自书香世家,他祖上出了好几位举人,还在岛上开办过学堂,教孩子们念书。岛上的沁雅学堂正是老书记父辈们留下的遗产,只不过如今成为了老书记办公的地方。
“行脚僧后来去了哪里?”袁教授问。
“庙宇建好后,他本想继续云游四海,却被希望他留下的村民们苦苦哀求,最后他实在拗不过,便答应再在岛上待上几年,村民们在寺庙旁边修建了一座小屋给僧人居住,还给他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大威德明王的香火这么旺,岛外就没有慕名前来的人?”
“自然是有,却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多,大威德明王不同于观世音菩萨,那些慕名而来之人大多是求明王驱除身边的恶人,或是家宅不宁渴望消除魔气。”
“这样的愿望,去道观不是更好?”
“就是如此,所以,寺庙的香火大多还是来自于岛上村民,也没出现过人们蜂拥而至的繁盛景象。”
他们踏上上山的石阶,被森林所隐藏的传说中的寺庙就在这条石阶的尽头。光秃秃的树枝延伸而去,形成了一条长而悠远却也透着股阴森的走廊。
“现在没有人再去祭拜了吗?”袁老教授坐在石头上喘着粗气,到底是有些勉强,身上这把缺乏锻炼的老骨头正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抗议。
老书记看上去也累的不轻,用手捶着酸疼的膝盖,“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信这些了,村里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隔三差五的去上柱香而已。至于这座岛和这座庙,已从地图上还有人的心里消失好长时间了。”
在欣赏了一会儿风景后,袁老教授好奇的问:“后来,那位僧人去了哪里?”
老书记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意味深长的开口:“到了上面您就知道了。”
森林之中,格外寂静,寒冷的空气使水滴凝结成冰,晶莹剔透的悬挂在暗棕色的枝干上,脚下堆积的树叶飘来一股凉凉的湿气,透过老教授的衣服,覆在他温热的皮肤上。
袁老教授立即打了个冷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