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时间过得飞快,一天过去了,宋母丝毫不慌,自以为稳坐胜券。
两天过去了,宋母有点慌,可还想着人来了得好好求她。
三天过去了,信誓旦旦会上门的董娘子人影都不见一个,宋母彻底慌了,那上门的不是董娘子,是五两银子啊。
情绪一点点累积,宋母心中暗恨,罢了,还是自己再上门一趟,钱比面子重要。
有了上次的经验,宋母这一次出门前准备的可就多了,不止在出门前填饱了肚子,甚至开小灶给自己准备了一点干粮,以免跟上次一样饿得走不动道。
值得一说的是,之前极力主张分家的宋母,在得了冉佳怡卖身的二两银子后,架不住几房人吹捧卖惨,加之大家长权威心理作祟,又悄默默的将家给合上了,因此,几房人如今吃饭又聚在一块儿,当然,之前分的粮食也都如数归还到公中库房。
这样做的好处嘛,自然是宋母重新掌握了家庭大权,一家老小都得在她手底下安安份份过活,当然,不好的地方也有,比如现在,她不过自己多吃了一点粮食、准备了一点干粮,就遭到其他几房人谴责质疑的眼神。
若是往常心情好时,宋母也不介意解释一番,缓和一家人的关系,可现在心情不大好,她自觉为一家子劳心劳力,不过多吃一口粮食,就遭到这般嫌弃,实在没心没肺得很。
自觉劳苦功高的宋母,压根没搭理几个小辈的不善眼神,心安理得的给自己装了干粮,提着一个小篮子就这么出门了。
目的地就是遥远的董娘子家,如今情况不好,路上连一个牛车都没见着,宋母只得一步一步靠双脚走。
待到了地儿,宋母略微松了口气,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等着她的并不是无人回应,她不过敲了两下门,董娘子就殷勤过来开门。
宋母瞧着她在家状态竟然还不错的样子,就不太高兴,语气不善道:“董娘子,你可叫我好等啊。”
董娘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大娘,实在对不住啊,但我回家去说了,我爹娘那边也不同意,说我要是去了的话,家里就当没有我这个女儿。您不知道,我家里还有一个未曾出嫁的小妹,如果我做了这事儿,她也别想嫁人,真的麻烦您跑一趟了,只是这件事情就不成了。”
宋母本来还准备上门来拿乔,结果竟然惨遭滑铁卢。
古代女子名节何其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一个女子若是名声坏了,必会牵连娘家女子和夫家未出嫁姑娘,之前宋母所说,不过放大了银子的魅力,而略过了这些隐藏的危险。
她不死心的继续絮叨:“董娘子,你已经嫁人,是董家的人就得为董家着想不是。你爹娘不同意也没关系啊,再者说了,你要担心妹子的婚事,等得了这五两银子,添个一两二两的,还怕她嫁不了人。”
董娘子听着听着眼睛逐渐亮了起来,不由得喃喃:“说得好像也对哦。“
实际上,乡下小姑娘出嫁,一般嫁妆也就是一口箱子、一身新衣,有钱的再添上几床棉絮被褥,也就够看了。至于压箱银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大户人家嫁女才有得,乡下反正从来不见。如果董家小妹有了这一两银子的嫁妆,或许能有一门不错的婚事,但也未必全无隐患。
宋母见她反应过来,高兴得直乐,“有钱能使鬼推磨,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董娘子迟疑了,宋母顿觉有戏,趁热打铁,连忙又说了一筐车轱辘话,势要把人说服,这时候她就庆幸董娘子是个好摆弄的,说什么信什么,唯一的不好就是别人说什么她也信,打乱自己的计划。
董娘子听了一通,只连连点头,谢过宋母,连声道自己一定会说服爹娘,到时候还请宋母牵桥搭线。
宋母志得意满,约定好三天内一定上门,这才满意离去。
-----
待出了董家大门,宋母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对,这一幕似曾相识,叫宋母不安,来这一趟不容易,她也没走远,依旧在门沿坐下,仔细思考起来。
半晌,她终于知道有哪里不对了,这情形跟上次不一模一样嘛,董娘子迟疑-自己说服-然后对方信服-保证上门,接下来的步骤又该是等不到人。
担心之下,宋母也顾不得自己做的是不是太明显上赶着,转身又进了董家。
董娘子已经在干活了,见人去而复返,纳闷:“宋大娘,你怎么又回来了,可是落了什么?”
宋母可没有落下什么,只不过不放心,于是略过这个话题,又去问董娘子可还有什么担忧。
董娘子见她追着不放,本来打算继续拖延,现在又只得将对夫家的顾虑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