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制作这首歌,洛泉颇花了一些心思。
首先这首歌的前奏很长,而且要素极具特点,有神父的祷告、歌剧女演员的吟唱以及独特的伴奏音色。
为了凑齐这些细节,洛泉还专门去了一趟纽约的圣约翰大教堂,想要找专业人士来进行录制。
但圣约翰大教堂的神父都只会英语,而洛泉想要的是用意大利语进行祷告。
没办法,洛泉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个意大利人照着祷词念。
原本洛泉是想让里昂在环球唱片公司里面帮忙找一下的,没想到正好被在旁边的老爸听见了,他正好也会意大利语。
起来,如果这段祷词让作为父亲的他来念,还真挺合适的。
于是洛泉就欣然同意了,原本老妈见状也兴奋地想要参与进来,洛泉打算让她唱歌剧女演员那一段。
不过老妈在音乐方面没有任何赋,试了好几次,最终还是放弃了。
至于这一部分洛泉就没有再去找其他人,自己亲自上阵。
这种比较短的唱段洛泉没有使用任何道具,她稍微了解了一下歌剧的唱腔特点,就模仿得bā • jiǔ不离十。
这首歌曲她制作了整整一,里昂、老爸、老妈都有参与到伴奏的录制当中,可以这是一家人共同的作品。
最后放出来以后,埃里克大概是最为感慨的一个人。
他早年在华夏学过一两年的中文,到美国后也没怎么放下,水平一直在逐步提高,所以这首歌的歌词他是读得懂的。
从这首歌里,他听到了洛泉的孤单与悲伤,也听到了一个女孩对父爱的渴望。
在听完歌的那一刻,埃里克红着眼对着自己的三个至亲道:
“我的一生一事无成,早年放浪形骸,留下了无数的情债,不论是洛泉还是里昂的出生其实都不在我的计划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