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琛一开始,怀疑皇帝或者朝廷对越国公楚家动手,是有缘故的。
大武立朝之初,太祖皇帝陈友谅一共封了十三位国公。
后来连番征战,威慑四夷,前后又将国公爵位封与了六位征战有功的大将。
待到四方平稳,国泰民安之时,武朝就有了十九位国公。
彼时勋贵权势一时无两,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太祖皇帝雄才大略,看穿了其中的隐忧,为替后世子孙留下一份安稳的家业,于暮年之时,重用文臣,剪除勋贵势力。
看似鸟尽弓藏,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以开国谋士许文广为首的一帮文臣,磨刀霍霍,拿掉了不少勋贵的爵位。
这也是越国公一脉家训的由来,钱财权势,皆是过眼云烟,今朝有酒今朝醉,安享荣华富贵才是真。
只能说,第一代越国公是个人精,将大势看的分明。
得了爵位之后,既不招摇,也不跋扈,只满心欢喜的做个富家翁,别说太祖皇帝了,就是那帮子文臣,也觉得这位毫无雄才大略,不曾特意针对,安安稳稳的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待到太祖皇帝陈友谅薨了,拥有国公爵位的勋贵只剩下七家,可见当时斗争的惨烈。
越国公一脉经此一事,更是将小富即安的思想发扬光大,往后每一代越国公,都无甚本事,平平无奇,只会花钱享受。
文武之道,在于平衡,陈友谅之后的几个皇帝,倒也没有对勋贵集团赶尽杀绝,要不然,尾大不掉的,就该是文官势力了。
待到百十年前,燕王陈天赐以侄儿篡改先皇遗诏,得位不正为由,起兵靖难,自北向南,从北平一路横推,直接改天换地,做了皇帝,将京师也由应天南京迁至北平,改北平为北京。
从龙之臣要分封,冥顽不灵者要打压,自此,引发了一场勋贵内乱,文官势力趁机发难,又拿掉了不少爵位。
等待今上继位,拥有国公爵位的,剩下九家。
如今的勋贵集团,早已势微,抱团取暖,在文臣的打压下,人人自危。
当今孝宗弘治皇帝在位,最为仁厚,推崇垂拱而治,与士大夫共天下,文官势大,想要把越国公这一脉连根拔除,也不算稀罕事。
这就是韩琛一开始,认为谋害越国公楚家的黑手,隐藏在朝堂之中的缘故。
可自马家兄弟那里得来的消息,加上老魏偷偷告知的情报,韩琛发现自己想错了。
谋害越国公楚家的,另有其人。
本来,韩琛的想法,先邀得大名,再赚取财富,然后交好海商,打通去海外的路子,等到势不可为,越国公府真的要被人连根拔起的时候,带上楚小姐一起跑路。
可现如今,这个念头却是要改一改了。
既然谋害越国公楚家的人不在朝堂,或者说不是今上以及文官集团的意思,那么,那幕后黑手图的是什么?
整个宁波县甚至整个江南都知道,越国公府就是个空心大老倌,第九代越国公楚天佑身死,想要下葬的体面,都要将家中的菊园发卖,可见是多么落魄,搞越国公楚家,能有什么油水?
但是,不管再如何落魄,越国公却是太祖皇帝亲封的国公,在政治层面来说,地位非同寻常,朝廷等闲不会坐视楚家被人肆意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