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武侠修真>魂坠太平> 三百二十三 反间谋(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百二十三 反间谋(上)(1 / 1)

赵杉笑着点点头入座,向下看去,见那青衣书生还在唱着“独角戏”,困惑地问:“看着分明像是场单人独角戏,哪来的虞啊诈的?”

杨秀清道:“现在是独角,过会儿那谋虞行诈的便接连登场了。”

赵杉点点头:“那必是出热闹的好戏了。”顿了一顿,又问:不知是何名头?”

杨秀清问侯谦芳:“这戏叫什么名?”

侯谦芳道:“听班主叫做群英会。”

赵杉“哦”了一声,道:“听这名字想必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吧。”

石达开笑道:“这原版的群英会,前面铺垫很多后面延展情节也不少。今日唱的这个掐头去尾,核心就是下面这一出蒋干盗书。”

随着石达开的话音,帷幕徐徐落下。须臾,幕布再启开时,布景人物便与之前的全然不同。

“独角戏”变成了实打实的“群英会”,唱主角的也不再是“独行侠”蒋干,而是被一众江东才俊所拱绕、羽扇纶巾的周郎。

赵杉看着出神观戏的杨秀清,揣猜着他星夜废寝来看这出群英会的根由。

毫无疑问,是戏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了他,尤其蒋干盗书此节。自那唱主角的周瑜一亮相,他的双眼便眨也不眨的盯在了其身上。周瑜的一举一行一言一笑均能引起他的呼应互动。

周瑜闻报蒋干到访一语道破干之来意,并授意属下将佐按计行事时,他面含敬赞点零头;周瑜与蒋干相见,戳穿其意图时,他眉头拧起,他这紧张当是因瑜也是为干,倘那蒋干因心思被中抱羞含臊掩面而走,周瑜之计划自然要泡汤。其后,周瑜引蒋干观军士操演视粮草储备,洋洋得意自擂自夸时,他眉目中也见自得之色。再后,周瑜盛排宴席,引蒋干与群英们相见,舞剑做歌,吟唱胸中之志时,他站了起来,直到周瑜歌罢收剑才归座。再后,周瑜留蒋干共寝,蒋干趁周瑜熟睡,偷看文书,发现张允、蔡瑁暗结东吴的书信,周瑜假做梦语惊他,及后蒋干倒信后,做假睡,周瑜起与帐外人一问一答。他面上神色也跟着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挺直的身子在椅上缓缓弯了下去。直到蒋干离了吴营,帷幕落下来时,弓曲的腰背才又舒展平直。

幕布再次升起,便是这戏的最后一场。蒋干回归曹营,向曹操讲述窥探吴营经过,将盗来的密信奉上,曹操看信,怒喝将张允、蔡瑁二人斩首,全剧结束。帷幕落下,所有参演戏子一起走出来谢幕。

杨秀清拊掌大笑道:“好戏也,妙计哉。”

编排精妙,人物传神。倘或不是根据三国演义对这一出戏的大体情节早有所知,赵杉怕也早就按捺不住击案喝彩拍手叫好。

杨秀清赞罢,让楼下听使去了银钱分赏给众戏子,却侧脸看着赵杉,笑问:“此戏中计谋也堪比当年对付黄鼠狼的一石三鸟了吧?”

赵杉眉额一蹙,疑讶反问:“当年对付黄鼠狼一伙确算得上一石三鸟,但这戏中情节,何来三鸟之?”

杨秀清正色道:“三鸟之自然是借指,但若那精擅识人用饶曾妖头不除,湘营中毒如张国梁悍如江忠源者,必被其拖带提挈,若那雨后之笋纷纷而起。到时,国之大患,莫是三个,便是三十三百之数也非夸诞。”

赵杉心中既喜且惊,喜的是他终于不再是以往的高己卑人之态,正视并承认对手的强大。而惊的是他要在曾国藩身上施用这反间之计。想那曾剃头是何等谨慎洞察之人,怎会轻易中计呢。

久不发声的石达开仿佛瞧出了她的心思,开口道:“前番曾妖头趁军攻袭南北两营时,收整舟械军马,得了喘息,不消个把月的工夫,便旧势复震。还有那乘机韦俊谋叛袭占了鄂西鄂北诸多市镇,被曾妖头保举为湖北巡抚的胡林翼,其人智谋武略不在曾氏之下。曾妖头有了这样一条臂膀,不啻多了个分身,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一个东进一个西出,彼此相应相照,若再想要将其一蹴而灭,怕是不易。弟偶然间,想起前明时,满跶摄政多尔衮设反间计借明帝崇祯之手斩杀守辽统帅袁崇焕的故事,觉着此计或可在曾妖头与清帝身上套用,禀知与四兄裁度,不期四兄也有此意。只是这曾老妖对其主子素来恭谨,从未行过什么恃权擅专之举,寻不出使清帝起疑心的由头。也可惜没有那主动送上门的蒋干。”

杨秀清道:“没有送上门的,我们便自己炮制一个出来。只是曾剃头的把柄确实难寻。这只老狐狸,比江里的泥鳅还滑,对上对下里里外外的工夫都做得无隙无缝。”

赵杉虽对湘军与太平军战事纠葛关心不多,但对曾国藩个饶底细却是了若指掌。之前,一直隐而不提,是因对己身对他人以及所处环境都存着几分由怯懦而生出的犹疑,在妥协与力争之间徘徊不定。而一旦有了明确抉择,胆怯也就全都化作了力争。于是,她开口了。

“到把柄,认真翻捡起来,如何会没有呢。那曾国藩出身普通庄户人家,祖上也没有出过什么显赫人物。其初时的发迹全因有功名傍身。二十一岁考取秀才,二十七岁会试登第,得同赐进士出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若不是投在位高权重的首席军机穆彰阿门下,又受宗室权贵肃顺的赏识保举,如何能为最看重血统出身的道光、丰两代清帝所倚重信任,任由他一个汉民募兵练勇,在旗绿营之外,自成一军……”

赵杉在杨秀清与石达开惊愕的目光中,丝毫不加停顿地将曾国藩的前半生轨迹讲述完毕,又将曾国藩时下在朝中的最大靠山肃顺的家世为人讲一番,甚至连并不太确定年月时间的由肃顺所导所行的几件震动朝野的大案要案,譬如“顺科场案”、“户部宝钞案”等等都讲了出来,以证肃顺的专横跋扈及咸丰彼他的格外宠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