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年有一批普通战士要退伍了,我是想,能不能把这些战士吸收进厂里?”
和军官不一样,普通战士是有服役年限的,到了年限提不上干,就得退伍回家。
军队每年退伍的战士都不少,国家也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安排,普通战士肯定是没有的,退伍以后回家种田的不少。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一到退伍季,整个部队谁心里都不好受。军人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所有军部领导都想解决但却无能为力的事情。
王明月没有说话,她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吸收退伍军人,肯定是有有利的一面的,军人服从安排,在工厂里不需要操心太多。而且经过军队的洗礼,军人的内务都养成了习惯性,在卫生这方面也不用操心。
但也不是没有弊端的,他们今年增加生产线,可以吸收这批军人,明年也可能会增加生产线,也可以吸收,但后年呢,以后的每一年呢?
他们的工厂迟早会有饱和的那一天,若是养成了习惯,到时候会不会有反弹?
还有一点,军人习惯了服从命令,团结,如果在这批军人里有话语权比较重的,他们会不会抱团?这样对于管理层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这事先不急,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这不是一件小事,工厂不是王明月一个人说了算,而且现在也不着急,机器回来得再快也要年后几个月呢,现在也不到战士们退伍的季节。还有时间好好商量这件事。
“没事,你们商量了看,若是不行,那就算了,我也就是提个意见。”
莫照归表示理解。
这一年并不太平,越靠近年关,王明月越是心乱如麻,有些事情她上辈子已经经历过一次,但是再次经历的时候,还是很难受。
眼看着那个悲伤的日子越来越接近,王明月连打鱼都提不起兴趣来,经常神游天外,最后还是杨峰看不下去,叫她休息了两天。
王明月思前想后,第一次请了假,她找村长和莫照归开了条子,只说京城有亲人生病,在众人的担心中一个人踏上了开往京城的火车。
前世的这一年,她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每一次发生大事,都是从别人嘴里知道的。
但就算这样,她还是花了好不容易挣来的两块钱,买了最好的白面馒头,在夜里撒进水里。后来,她就深深的记住了这个日子。
这个日子来的前一天,王明月独自待在京城的一家招待所里,彻夜未眠,她庆幸的是莫照归不在,谁也不在,没人知道她现在的状况,不然,怕是也会生出不少疑问来。
第二天天一亮,王明月就把收音机打开来,她准备了不少电池,一整天都在听收音机,她其实心里在暗暗的期盼,什么也不要听到。
但是,下午的时候,她还是听到了那个让她心痛的消息,相国大人,与世长辞。
眼泪顺着王明月的眼睛流淌下来,这是这一辈的领导人里,她最喜欢的一位。
前世她在某个城市停留的时候,曾经有幸远远见过他一次,虽然是与万万人一起,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她连人都看不清,但她还是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着。
她听过很多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一开始是老人家像讲传奇一样讲出来的,后来她做生意了,挣钱念书识字了,她就去书本上看他的故事。
书上有他的照片,又帅气又温和,比莫照归帅多了。
那个时候这位老人已经不在了,但是她从书上知道了他很多事情,事业上的辉煌自然是不必说,枪林战雨里走出来的,还是一流的外交手腕。
但最令王明月羡慕的是他的夫妻生活,他的妻子年轻的时候因为革命事业流产了,后来终身未育,但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收养了很多很多的烈士遗孤。
他的妻子还提出了新婚姻法的一些提议,改变了旧社会只能男人休女人,女人不能提出离婚的不平。
王明月这一天都没有起床,她窝在旅馆里,独自为两辈子唯一的一位偶像伤心难过。
她知道两天以后,京城会有一场民众们自发组织的,盛大的送别仪式,王明月就是为此而来的。
这一年是多事之秋,发生了很多事,除了这一天,王明月记不得其他的日子,但她曾经也想过要不要做些什么改变,直到后来她拜托人去搜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才发现,不行,她的重生,除了自己的命运以外,她改变不了更多人命运。
过了两天,王明月穿了一套纯黑色的衣裳,手臂上缠上了黑纱,头上和胸前戴起了白花,凌晨就悄悄的上了街,想要找一个好位置。
但是她发现和她一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从不同的渠道得知了小道消息,怕错过以后,很早就来到了这里。
天还没有亮,阴沉沉的,一颗星星都看不见,风一吹,很冷很冷,可是来送别的人完全顾不上,大家都在等待着,为他们的偶像送别一程。
一些送别的人脸上很不高兴,他们听说相国大人是要火化的。
华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在这个时代,火化二字,无疑戳动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他们已经在商量着要怎么阻止这件事。他们并不相信这是相国大人的意愿。
王明月什么也没有做,没有参与讨论,也没有继续听,因为她知道,相国大人的遗孀会出来解释,这个决定正是相国大人自己做的。那个时候,大家都会接受这件事情,在过些年,火化也会成为丧葬的主流方式。
王明月不知道自己等待了多久,当灵车缓缓驶来的时候,周围响起来哭泣的声音,抽噎,哀嚎,撕心裂肺,最后又怕打扰到那人的灵魂而转为默默流泪。
一直到灵车再也看不见了,王明月才默默往回走。
她以前想过很多次,如果第一次来京城,要做哪些事情,为此,她甚至自己列了一张计划表出来,但是王明月此刻发现,她什么都不想做。
王明月当天就买了票,离开了这个万人同悲的城市,回到了如梦岛。
她甚至没有让京城的任何熟人知道,她到过京城一趟。
莫照归是知道王明月对相国大人的崇拜的,虽然他以为王明月只是偶然遇到了,但王明月心情低落,他也只能默默陪着。
并且作为一个军人,莫照归此时心里,也的确不好受。那样一个人,谁会不崇拜呢?
在这样低迷的气氛里,年关将至。
今年过年,因为有莫照归驻守,海上又没有战事,薛凯和奎达就回家过年去了。
王明月依旧是早上在渔村这边过,她和莫照归两人杀了鸡鸭,做了一桌子菜,等到晚上又去和战士们包饺子,看节目。
过了正月初七,厂里开始上班,在岛上的军嫂和渔村的职工都回来了,而跟着休了探亲假的军人们回老家的军嫂,则要等过了元宵节才会回来。
王明月年前又卖了不少鱼给北方来老板,但因为去年投资开厂,今年又没有领分红,所以她继续买船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她买船是有计划的,买来了就能下水,等以后想换大船了,可以折价卖给乡亲们,新的大船可不便宜,哪怕是乡亲们这两年挣了不少钱,但还是负担不起。
但厂里增加生产线也是一样的,利润只多不少。最终目的都是挣钱,只要能挣钱就好。
不购置大件,王明月手里的钱就宽裕了不少,她给家里添了些东西。但还是不满意,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东西太少了,什么都要票。
好在如今已经是1976年了,再等等,不用几个月,国家就能恢复过来,再过一两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就能吹遍大江南北,那个时候,只要有钱,买啥都可以。
一想到这些,沉闷了许久的心情都好上了几分。
过了元宵节,探亲的军嫂们都回来了,王明月开了次大会,重点还是讲了质量和卫生问题,毕竟做食品的,这是重中之重。以此同时,厂里的福利又加了一些,军嫂们喜笑颜开,厂里开始的新一年的劳作。
开完了大会,王明月又召集了几个主要人员开小会,这是为了莫照归所说的吸收军人的问题。
“我觉得这挺好的啊。”余秋月第一个支持,她生活上精细惯了,奎达又心疼她,没少派过小战士帮她。她对小战士们,一直都挺感激的。
与余秋月不同,渔村这边却是商量了许久,这涉及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还是那句话,太多人觉得工厂的工作就是铁饭碗,如果没有之前吸收的那一批,那他们不会有想法。但是既然有希望,不少人还是希望孩子能进厂,最后还是杨峰提出来的意见说服了大家。
“现在打鱼挣钱,虽然辛苦些,现在家家户户现在人手都不够,不少妇女已经跟着出海了,她们一天下来也能挣不少钱,除了稳定的问题,比上班还好。形势又是这种样子,厂子生意好,说到底还是靠着军队呢。”
几人商量了很久,最后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王明月决定,这件事还是要答应下来。
吸收了退伍军人,他们和军队的关系就更紧密了,可以增加军部领导的好感,他们会更加护着如梦岛罐头厂。往更远一点来说,他们目前的服务对象是军队,这个措举能让他们在同行里其他罐头跟前加分。
与其他人不同,王明月心里可是有不少想法呢。
再过两年,不少工厂都会改革,国有工厂,除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和发展得太好的,会渐渐被新冒出来的私企挤垮。
他们如梦岛罐头厂一开始就不属于国企,现在销量好,全靠军队的订单,到了那个时候,竞争对手会增加无数,他们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保持这么多,甚至更多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