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先生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先生读书,我也读书。先生长得好看,我也长得好看!”杏娘一边掰着手指一边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转过来瞧着宁和说:“哪里不一样?”
宁和笑着道:“你还不懂。”
杏娘顿时不满地凑了过来,将脑袋搁在宁和桌上嘀咕道:“先生,杏娘今年就要满双十了,先生怎么还当我是孩童不成。”
宁和失笑,伸指轻轻推了推她脑袋:“你也知道你是大姑娘了,还这么不稳重。去去,找四娘顽去,别在此处扰我注书。”
杏娘不高兴地走了,顺手还把那叠豆糕也给端去了。一番端进端出,愣一口也没叫宁和吃着。
好在宁和也不是那等重口腹之欲之人,只是有些无奈第摇了摇头。屋中又复安静,便继续埋头注书了。
这杏娘,就是二十年前周生往州城赴考前,杨菀娘所怀上的那个孩子。许是因菀娘孕时忧思过重,杏娘生下来很瘦弱,险些养不活。尤其三岁时有一回高烧尤其凶险,四处寻医问药都说不成了。绝望之际,周家却忽然想起了宁和来。
婆婆朱氏说:“宁和是有大造化的人,天下女子,就她一个能中举。且她那日来时不是说,道长说她也是身有仙缘之人,命格定然不凡!不若把杏娘送过去,她若收下,兴许能叫杏娘得她庇佑,平安长大!”
杨菀娘听了,当日就带着孩子求到了宁和家门口。于是不久后,宁和的书院中便多出了一个小娃娃,每日跟前跟后地带着,说是新收的弟子。
稀奇的是,从那以后,小杏娘也真就慢慢的不生病了,身子骨也一天天壮实起来。小孩子见风就长,跟春日柳芽似的,没多久就抽展成了满地跑的小童儿。
周家见孩子养活了,越发信那命数之说,此后也不敢领杏娘回去,一直将她养在宁和这里,常来看望。
就这么,杏娘在书院中慢慢长大了。
在她还小的时候,菀娘几乎是日日都来,牵肠挂肚、疼惜不已。可等到杏娘长大些了,脸貌有了明晰轮廓,她就渐渐不怎么来了。只给她取了个名,说叫周玉。到后来,甚至杏娘都得每月回家探望时才能见到母亲。为此杏娘还跟宁和抱怨过几回,说娘不疼她了。
宁和听罢,只是抚抚她的发顶。杏娘懵懂,不知缘由。宁和却是懂得的。
她知道,菀娘是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望见了丈夫的影子。
因生来是女儿,杏娘从容貌上粗看其实与父亲周生并无多少相像之处。但若是熟悉之人,却能从眉眼间比出七分神似来。尤其那双眼睛,明亮跳脱,瞅人时灵动欢快,活脱脱就是周生少年时的模样。
宁和记得那时候。自己跟在周生身后踏进他家院子,一袭杏裙的杨菀娘迎出来,纤纤细步,粉面桃红,望向周生的双目秋水温柔。
周生说:“这是吾妻菀娘。”
少年夫妻,情意绵绵。
宁和还记得,周生曾给自己看过一篇自己写下的诗文,叫作《三月三与菀娘初见》,想是二人定情之作。
里头写:“春风杏花雨,秋千笛声拂。人面花相映,青雀寄枝归。”
想是他二人定情之作。
杨菀娘将女儿唤作杏娘。周生名叫周琛书。琛者,美玉也。她便给女儿取名为周玉。
她一辈子也没能忘掉周生,便顶着周家媳妇的名号过了一辈子。可一直到四年前葬进周家的坟地里,也没能等来她想等的那个人。